列岛的形成
地球诞生数十亿年后,我们现在所指的日本列岛当时还并未显形,而只是大陆的一部分。从新生代的新第三纪,即两千六百万年前起,大陆的东端开始出现裂缝,形成了最早的日本海。距今一千万年前,虽然仍然与大陆有连接,但日本列岛开始显现雏形。其后进入洪积世,一般认为此时人类诞生,造山运动、火山活动开始频发。冰河时代中期,琉球诸岛先与大陆分离,接着日本列岛也随之分离。冰期与间冰期不断反复,两万年前最后的维尔姆冰期时,海面下降,连接大陆与列岛最后的陆桥显现出来,一般认为就是此时人类及动物自大陆移居至列岛的。一万八千年前形成了朝鲜海峡,一万两千年前形成了宗谷海峡,现今的日本列岛逐渐定形(平朝彦《日本列岛的诞生》)。
琉球诸岛先于本州及其他各岛与大陆分离。现在的琉球诸岛在自然、语言、文化方面形成的独特文化与此有着很大的关系。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日本列岛由约四个板块在近海相接形成,屡次遭到大地震和海啸的袭击。之前的东日本大地震,在人类重新回顾这样的自然史方面意义重大。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看,萌芽于日本列岛的思想,同自然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自然史可以称得上是思想史的起源。
然而我们现在使用的“自然”一词,不同于近代以前的“自然”。《万叶集》中取自汉语的“自然”一词,为“自然而然”之意。在中世,尤其亲鸾①的《自然法尔》中,“自然”也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可以说这些历史指出了我们现在称为“自然”之物其背后所隐藏的原理与依据。也许正是因为此,近代才将nature一词简单翻译为“自然”,并逐渐固定下来。自然的概念成为日本思想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列岛上相继出现了旧石器文化与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广泛认为绳文文化②及弥生文化③的生活形态属于新石器文化。过去关于旧石器时代的认知以及对绳文时代的时代发展、社会形态的认知在不断变化,关于稻作的开始方面等也有新的看法提出。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将弥生文化看作稻作文化,与日本文化同质,直接影响着日本文化。然而现在一般认为稻作始于更早的绳文时代。
因《太阳之塔》而闻名的风格独特的艺术家冈本太郎(1911—1996)主张复兴绳文时代的审美意识。包括南岛琉球文化论等,他的这些主张体现了日本文化自身起源的多样性,轻易地否定了自古以来日本同质性的观点,给予了“均质的日本”这一固定文化观以一种不同的声音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