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先走的朋友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曹靖华改书名

1982年夏天,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我躲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写电视连续剧《中国姑娘》。传达室来电话,说有一位老人找我。我好纳闷,急忙下楼,只见曹靖华老先生汗涔涔地站在门外。他家住在工体附近,但也得有一二公里的距离。他是步行过来的。我急忙上前,请他上楼。他说不上楼了,就几句话。我前几天去看望他时告诉他,我为中国少儿出版社写了本西藏游记《在世界屋脊旅行》。他说:“这两天一直在想,应改个更好的书名,哪怕改成《旅行在世界屋脊》也行。”我感谢他,但书已印好,只好等再版时改了。他顶着烈日走了。当年他已85岁高龄,为改一个书名,竟然这么奔劳操心,我深受感动。我曾寒冬时去拜访他,他都要送我下楼。他住二层,送到门口还要往楼下送。我把他推进门,不让他下楼。当我走出单元门,走出一段路,回头看,他还站在寒风中,挥手送别。这就是中国文化老人的修养。

在广州从化。中拄拐杖老者为曹靖华(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

我头一回看到他,是“文革”时去北京大学看大字报,他胸前挂着一块“反动学术权威曹靖华”的纸牌。后来他去广东从化休养时,我和画家詹忠效去看望他,向他求了一幅字。他回京后,将字给了我。字是写在硬纸上的,不好装裱。他又用宣纸写了一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说:“你们比我聪明,从前我去鲁迅家住过,他又爱写字,我却没有求他留个墨宝,终生遗憾。”

曹靖华是鲁迅先生的挚友。鲁迅一生只写过两篇碑文,其中一篇就是为曹靖华父亲写的。他给曹靖华写的信有120多封,收入《鲁迅全集·书信卷》的就有84件。1936年10月16日,鲁迅逝世前三天还写了《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逝世前两天即10月17日,写了最后一封信,也是写给他的。曹靖华是收到鲁迅信件最多的人。我说:“您不会遗憾。您是留下鲁迅墨宝最多的人。”他说:“可惜有不少散佚了……”

曹靖华与鲁迅的情谊,一是建立在介绍苏俄文学的共同事业上,二是鲁迅赞赏曹靖华刚直不阿的人品。1955年,文艺界批胡风,曹靖华一言未发。

中央机关的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需两位作家推荐。介绍我入作协的,一位是有文艺界“基辛格”之称的周明,另一位就是曹靖华。这是我此生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