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索录:第三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一路求索,一心创新

李国杰院士邀我为他的新作写序,并说“我内心里感到与你神交很久了”。“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幸得谋面之前,我是在文章中认识先生的。那时我还在三十八所[1]当所长,2006年的《科学新闻》周刊上发表了先生的一篇文章——《计算所:创新三期追求什么》,我从中读到了什么是现代化国有研究所的价值追求、科研体制、管理机制,启发我提出“国家人、国家队、国家事”的核心价值观,践行“国字当头、改字为先、创字开路”的创新原则。也正是看到了先生的很多文章,我才有意识地寻找到《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等经典著作,让我学习到原来科技创新是有范式的,这对我从事科技研发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使我更加坚定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价值取向和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导向。

《创新求索录(第三集)》收录了近几年先生最鲜活的思考和文章,充满思想性,富于战略性,极具启发性。2018年发生了众所周知的“中兴事件”,先生以“国有疑难可问我”的担当和清醒,开展战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从几十年的实践感受和思考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见地的观点、判断和建议,这些构成了开篇的科技自立自强这个主题。

先生始终活跃在信息科技的创新前沿,本书还分别讨论了人工智能、先进计算、量子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领域,并提出很多战略咨询建议,这也让我想起了反复阅读、认真学习过的先生领衔研究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提出人机物三元计算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主要方向,现在都已变成了现实,这体现了一个科学家敏锐的技术洞察。

先生还是一个教育家,近年来的一些报告、讲话、序言以及邮件、微信等也收录于本书,很多是首次发表,从中可以看到先生对学生的教诲、对后进的提携和对同人的鼓励。本书最后一章发表了先生与家人通信的部分片段,远渡重洋而初心不改,历史的痕迹里镌刻着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读来令人感念、令人感动、令人感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生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求索,也是一种创新,既有随笔漫谈也有专业分析,既有战略洞察也有咨询建议,从中可以读出一位老科学家孜孜求索的心路历程、厚积薄发的技术敏感、为国分忧的赤诚担当。

先生在信中说:“我知道大家都很忙,为别人写序是个较大的负担。如果你一个月后能为此书写一篇序言,我将十分感激。如果你没有时间写,直接回信拒绝就是,不必犹豫。”我确实不擅长写这样的文章,但先生为他人着想的良善与诚恳,让我无法拒绝。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认真研读了《创新求索录(第三集)》和前两集《创新求索录》,从中读到了一位创新求索者的一路求索和一心创新,也读到了我未来的责任和追求。写下这篇读后感,算是完成先生布置的作业,可能无法满足先生听到我“真心的批评和建议”的期望;送给先生,以感谢先生多年来对我工作上的启发和精神上的激励。

吴曼青[2]

2022年10月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2]中国工程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