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行与思(202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守正创新勇担当 多措并举抓落实

——外国语学院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教育总结

刘彦仕刘彦仕,1972年生,男,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育教学与翻译研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引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近两年来,外国语学院坚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实际,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广泛调研市场需求、充分吸纳“对标”院校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执行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守正创新,夯实实践育人基础,构建“两合三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相结合;核心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化,实践课指导团队专业化,专业实践活动社团化)实践教学理念,保障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一、加大落实新设置课程建设力度,规范管理应用实践课程

学院不断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强化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的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合理利用教学平台,如科大讯飞口语训练和无纸化测试平台、超星泛雅、智慧树、批改网、词达人、WeLearn、Ismart等,布置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训练,提升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实践能力,在增难度的同时提效率。对独立设置的应用实践专业课程,学院不断完善其认定要求和规范管理程序,充分发挥导师制和双导师制的作用,既强调实践的次数,更从质量上提升学生的体验收获。

(一)对标竞进,强化英语课堂的实践学分认定

针对“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对比同类院校,狠抓内涵建设,探究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课程建设上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将课程思政元素如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版嵌入(融进)专业课程,以及把参与跨文化能力竞赛计入英语课程平时成绩等有效机制,助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翻译与国际传播外语人才。秉持核心素养理念,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全校开展了两届“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演讲大赛和“词达人杯”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受益面广,影响深远。

(二)教法为径,打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贯通体系

坚持课程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一方面,创新专业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注重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注重基础理论阐释与现实问题分析相结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学习,在思辨中提高认识;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将课堂教育同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相结合,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学生实践锻炼平台。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努力打破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壁垒,形成贯通式培养路径。

依托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外语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多维度听取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从外语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当前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内容与路径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达成了按课程类别进行改革、形成具有学科特点及校本特色的实践教学过程材料、综合实践项目改革、搭建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综合展示实践教学成果平台的共识。

表1 近两年外国语学院各专业实习情况统计

受疫情影响,见习实训开展有难度。我们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积极调整实践教学方案,深挖实践教学资源潜力,抓好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了实践教学活动内容有保证,效果不打折,切实降低了疫情对实践教学的影响。翻译和商务英语专业组织学生充分开展线上见习和实习。学院根据学校实习管理办法,强化专业见习,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2018级商务英语专业76名学生开展线上实训,企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跨境电商运营的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企业导师通过微信群发布每周实训任务,开展情境操演,让学生能熟悉知识点信息和跨境操作流程步骤,并通过微信及时沟通交流、答疑解惑。2018级翻译专业78名同学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线上实习,订单式的训练,企业导师的讲授与实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行业的流程。实践出真知,力行而后知之真。通过参加专业实训,学生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淬炼了敬业、创新的职业精神。

二、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集中实习得以保障,助推师范专业认证

学院坚持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夯实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依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以及师范专业认证要求,结合学生毕业去向,开展毕业论文写作改革,探索其他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论文写作形式,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严格全过程管理,夯实专业见习、实习,确保目标和要求明确、内容和步骤详细、指导和考查专业。

体系为要,构建与实践基地协作育人的长效机制。近两年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三个专业新增8个实习基地,英语专业实习基地已达34个。结合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人才市场调研,加强校地合作,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邀请行业、高校专家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师范生培养的顶层设计。根据师范专业认证要求,筑牢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夯实“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技能训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聘请中小学一线教学骨干参与课程建设,构建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师资共同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打造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特色课,紧密对接基础教育教师岗位需要,为应用型师范生培养奠定基础。在“请进来”的同时,学院也派教师到学校开设英语听说课,共同开展外语教育教学研讨,形成有效联动。

坚持认真落实毕业实习指导工作,以集中实习为主,按照学院安排,融入导师制,与每位学生保持联络沟通,引导学生通过实习明确就业方向。做好毕业论文撰写工作,53~55名教师每人参与指导5~6名学生按时定稿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线上线下答辩,确保论文写作质量。受疫情影响,各专业积极做好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及考试工作。围绕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增强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搭建师范生专业实习实训平台,狠抓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不断巩固已建专业实习基地。具体情况见表1。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社团化,学科竞赛创佳绩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除了原有的英语俱乐部等社团外,还将学习与科研相结合,新建了基础外语学社、明德翻译学社,进而组建了素质拓展部。学院围绕社团组织,把实践技能具体细分为翻译、写作、演讲、辩论四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配备4位指导教师。其中,每个方向每年度通过笔试、面试选拔等方式,各选择不超过20名学生进行小规模的授课及培训。其宗旨是,选拔在语言学习的某个方向有兴趣、有潜力的人才,通过系统性及针对性的集体训练和赛前单独冲刺演练,培养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突出、具备专业赛事竞争力的学员,以期让“外界听到外语人的声音”。

学院制作并发放了《学生学业手册》,把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印发给每位学生。三个英语类专业将“工作坊”引入实践教学设计,纳入2020版教学大纲,作为学生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创新模式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学院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发布“译观天下”20多期学生翻译作品。2021年中国翻译协会第十届全国口译大赛,6名选手成功入围全国半决赛,学生苏芮获得全国总决赛交传组二等奖。2021年“外研社·国才杯”四川省大学生英语挑战赛(演讲、写作和阅读三项),5名学生参赛,喜摘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学院样板学生党支部成立翻译小组,完成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的英译,师生党员通过读原著、译原文,在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入党初心坚如磐石,为民情怀实实在在。活动得到了学校和省教育工委的肯定,先后被中国高校之窗等媒体报道。

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助推科研、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毕业论文指导

学院自2004年首推导师制以来,不断创新形式,完善落实管理,有效整合资源,使得本科生导师制能够更有效实施。实施导师负责从大一到大四的全过程指导,包括学生选课、课程学习、创新实践、职业规划、科学研究等。对低年级学生,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重心进行辅导,重点帮助学生“从考生心态转变到学生心态”;对高年级学生,重点则在学术和将来发展规划方面。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导师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及考研并给予指导。完善导师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导师普遍需要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压力较大,指导本科生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建立合理的导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导师指导工作纳入考核指标,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肯定导师指导的价值。学院按学期编制《导师指导记录》等材料。

多种形式导师制可以更高效能地实现导师制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确保导师制取得实效,学院还实施了双导师制。根据专业特色,完善校外导师管理体系,完善导师遴选、评价、管理机制。从遴选方面来说,综合考虑导师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师德师风以及工作责任强度。首选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来带学生的教师来做导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导师的性格、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为让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用人实践更好地无缝衔接,在健全多主体多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科教融合、校企协同更深层次的双导师制育人方面,学院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期借助企业事业单位的力量,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学院管理团队以及专任教师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就此,我们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工作。

(一)问题

(1)集中实习与毕业去向存在一定的矛盾。学生参与集中实习积极性不够高,自主实习可以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方便和机会。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清,参加教育教学实习,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还不够,工作时不够积极主动。翻译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办公软件、岗位职责等工作规范和要求,细节问题准备不够,抗挫折能力不强,抗压承受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还需要加强。不能完全转换角色,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分散实习难以监管,效果待验证。由于实习基地多数在四川省内且接纳实习人数有限,很多毕业生选择自主分散实习。对规范管理和实习的考核需要进一步加强,要鼓励、组织和支持学生到江浙、珠江三角洲等地企业进行实习,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3)实践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存在不足。实践教学队伍不够稳定,教师的成长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深入企业的机会不多。带队教师参与到实习工作中,熟悉相关流程和要求,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不成熟。个别学生专业功底不够扎实,这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会给实习团队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在导师制和双导师制的实施中也存在学生不主动的现象。

(二)建议

(1)改进和完善实习运行机制。充分考虑专业教学和实习单位工作实际,优化实习过程管理,强化实习导师职责,提升实习效果。加大对学生实习工作支持力度,鼓励为学生投保实习活动全过程责任保险,支持建设一批共享型实习基地。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意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夯实专业基础,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加大英语看听说训练强度,强化职业意识指导,着力培养职业技能。要根据英语核心素养内涵,解读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研习,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3)加强对学生的学科过程指导,严格落实导师制,引导学生成长。改革专业培养模式,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量身定制实践教育教学计划,随时跟踪指导学生学习及实践活动,跟踪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确保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大学四年生活,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循环,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488.htm.

[2]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5]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eqid=9c3f02010000eb6700000003646448c.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6/t20200603_462199.html.

[7]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