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4年以来,上海市相关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随之出现了“课程思政”的概念,激发了不少高校的兴趣,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自此以后,“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多次出现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通知、文件以及教育部领导的讲话中。课程思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逐渐掀起了一股关于课程思政的热潮。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看,并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当前,我国高校均在不同程度上推行课程思政,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同高校课程思政处于不同阶段:大多数高校的课程思政处于点状形态,部分高校的课程思政处于线状形态,较少高校的课程思政处于面状形态,几乎没有高校的课程思政处于体状形态。
课程思政的点状形态,是指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只选择某一个点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如组织一次课程思政的公开课、组织课程思政的教学竞赛等。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处于点状形态,停留在一次性或有限性的活动上,试图通过这种活动来引领课程思政,结果却是难以实现其愿景。
课程思政的线状形态,是指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选择某一门课或某几门课在教学环节进行课程思政尝试与探索,旨在通过这种形式取得经验并加以推广。这种形式因其课程的有限性和实施环节的片面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课程思政的面状形态,是指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所有课程在教学环节都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在学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教学。这种形式虽然涉及所有课程,但因局限于教学环节,未能解决实施环节的片面性问题,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课程思政的体状形态,是指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将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全面系统地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包括教育观念更新、管理制度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核创新等,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以期达到理想效果。
基于课程思政的体状形态,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进行了长期的有益探索,对涉及课程思政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创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元素成功融入相关管理制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编写、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系列教材(以下简称“系列教材”)就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
这套系列教材包括《统计学》《税法》《资本市场理论与实务》《财经应用文写作》等。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这套系列教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实现无痕融入。这套系列教材具有凸显思政地位、融入思政元素、体现思政价值三大特点。
第一,凸显思政地位。课程思政是一种价值引领,通过正能量的价值引领,发挥课程的最大效用。其体现在教材上,就是要凸显思政地位。通常,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设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此相适应,教材要有配套的内容来达成这些目标。其中,素质目标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等。这套系列教材将素质目标显性化、具体化,与反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内容有机融合,显示教材的精神塑造和价值观教育职能。
第二,融入思政元素。教材显示思政地位,就是要将思政元素与课程设计的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内容有效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材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要结合课程设计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内容,融入与之有关的思政元素。这套系列教材按照相关性、适时性、适度性来融入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进教材,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让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有据可依,让学生在接受课程思政教育时有书可读。
第三,体现思政价值。课程思政进教材,就将课程思政这个软指标变成了硬指标,有利于通过课程思政来引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从而显示出各门课程承载的精神塑造和价值教育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这套系列教材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知识、学技术的同时,受到价值引领,起到精神塑造和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使思政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套系列教材是广州商学院强力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产物,是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广大教师不断进行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产物。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发行,必将有助于课程思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
2022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