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必亲手砍下山贼头颅
看似随口一言,实则是父亲的考验。
赵匡凝振作精神道:“孩儿以为,绝不可坐视随州旁落他人之手。”
“何以见得?”
“随州四面高山,只西北以枣阳为门户,直通襄州,南面走水路可下汉阳、达鄂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退可保一方水土,裂土称王,出可袭扰襄州,动我荆襄根基。此地只可控于阿爹之手,断不可落于贼人。且贼人夺随州不足一月,全无根基,正要趁他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剪灭,以防遗虎为患。”
赵德諲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
长子一番阔论虽有纸上谈兵之嫌,但好歹看清了利害,没有白看兵家书。
“依你之意,当遣何人为将?”赵德諲又问。
如此良机,岂容错失。赵匡凝忙学了军中礼,半跪请命道:“孩儿愿领兵出兵,替阿爹分忧。”
生怕父亲不同意,又道:“襄州新下,形势不稳,阿爹需坐镇襄州,分身不得,况阿爹近来身体有恙,宜需静养。又有郢州生乱,要王叔父领兵去讨,二弟随同。只孩儿闲居襄州无事,正可替阿爹分忧。”
再道:“孩儿自幼苦读兵书,不曾懈怠片刻,可迟迟未能一展抱负,孩儿心急如焚,却也未曾消沉,只自省自察,苦学专研,又精心编练两千健儿,日日操练……入襄阳城时,阿爹叫孩儿领先入城,自是为孩儿考量,可诸将皆知孩儿无尺寸功劳,私下里说尽了笑话……”
说起心中委屈,赵匡凝竟眼中隐隐有泪光。
其实又何须他如此激动?既然叫了他来,这出征随州的差使,本就是预留给他的。
赵德諲年事已高,且一生征战早毁了他的身体,看看身边,年少时曾与他一同厮杀的老伙计们,如今还剩下几人?说不定他哪天便熬不住了,撒手人寰。
如何让长子顺利接任,成了当务之急。
若太平时节,当无需太过忧虑;可偏偏世道扰乱,骄兵悍卒横行,连天子尚且四下流窜,又何况于他。但要他一息尚存,就各相安无事,可只待他一去,部下那些悍将悍卒们,岂会再听从赵匡凝的命令?
尤其领了大半部众欲要南征郢州的四弟(义弟)王建肇,论军中威望,论统兵才能,论资历,论故旧,不知高了他这长子许多倍。便是其顾念旧情,愿继续辅助赵匡凝,其麾下诸将也决计不答应。
先前安排赵匡凝当先入襄阳城,既是要诸将看清位次,也是要给他添一份战功。
可这种白捡来的功劳,显然不足以树立其军中威望。
当有一份实打实的战功才行。
此番出征随州,便是这样的功劳。
岑炳不过一匪首,能有多少本领,部下匪众至多数百,在真正的行伍健儿面前,俱不堪一击。且其新夺随州,毫无根基,加之关外的鹿晏弘也可发挥他最后的作用……不管岑炳朱武等人是如何得了随州,在赵德諲看来,不过是他长子谋取战功、树立军中威望的垫脚石罢了。
出征随州,断无任何败机。
可赵匡凝哭哭啼啼、丝毫沉不住气的模样,又让他瞧了火大,
“为将者第一要沉稳,谋定而后动。战场乃生死之地,你行事如此浮躁,沉不住气,如何放心派你随州!”赵德諲训道。
赵匡凝却听出了弦外之音,父亲正欲放自己征随州,长久的苦读操练终有了用武之地,喜不自禁:“孩儿此去随州,必定亲手砍下山贼头颅……孩儿愿立军令状!”
赵德諲摆了摆手,不欲与他废话,只吩咐道:“你且下去准备,待我先致书鹿晏弘,再把王建武调回来,随你一道去随州。”
赵匡凝心下欢喜去了一半,与王建武一道出征,便是顺利夺回随州,不知那些将校私下又将如何议论,还道他只是个添头,其实全赖王建武之力……忙劝阻道:“对付一区区山贼,何需劳烦王将军?且唐州形势不稳,恐有反复之忧,正要王将军坐镇此处,轻易不可动……”
话未讲完,得来的只是父亲严厉的呵斥:“听我军令行事,勿要多舌。”
“诺。”
赵匡凝好似一盆凉水浇灭胸中火焰,只得悻悻领命,垂着脑袋下楼去了。
父亲终究还是不信任他。
城楼上的赵德諲却有另外的心思。
这是长子第一次领兵出征,胜则树军中威望,败则前功尽弃,后事堪忧。
因而绝不容有失。
再且,王建武乃王建肇胞弟,此番二人同征随州,增进袍泽情义,待到将来自己百年后,希望能凭借这层关系,王氏兄弟会继续辅助长子。
看赵匡凝下楼时的神情,一心急于建功,丝毫没领会到自己的苦心,哎。
……
自穿越以来,岑炳从未穿过如此华丽的衣服。
一身绯色圆领襕袍,皆上等蜀锦所织,布满文饰,腰挂镶白玉带,缀三色香囊,头戴纱罗折上巾,脚踩乌皮六合靴。
人靠衣装马靠鞍,岑炳本身形伟岸,肩宽有力,这番装扮下来更显英武。
出门前试衣,洪柳儿的眼神都痴了几分。
岑宝看见,更是惊得把眼睛擦了又擦,嚷嚷着也要置办一身。
岑炳不是一时兴起要装扮自己,而是今天随州将来一显宦,大齐右枢密使杨再兴。大齐官职完全照搬唐王朝,禁中也一样,由左右神策军中尉与左右枢密使组成禁内四贵,是禁中最显赫的四人,也是秦宗权的心腹宦官。只是大齐权柄都操持在各统兵大将手中,手下无兵的禁内四贵的权力,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
早在夺下随州之初,吴自勉便向蔡州发了捷报,事后方告知岑炳。
其中缘由,依吴自勉所说,赵德諲攻不下襄州则罢,若拿下襄州,必来夺随州。他先前对山隼所言倒是实话。
只是他并未与山隼讲完,欲除襄州之患,大可不必走为上计,因尚有一人能教赵德諲俯首听命,那便是大齐龙纪皇帝秦宗权。
吴自勉道,只需秦宗权一纸诏令,随州之危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