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历代名胜古迹记文笺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济桥记

张益

作者简介

张益,明代人,曾任翰林侍读,生平事迹不详。

原文

桥所以济[177]不通,有坏必葺。然而大小同,功力之用难易实殊。成其所难而所济者为甚广,厥事宜书。浮梁东五十里,有地曰“臧湾”,当歙[178]孔道[179],慈溪经焉。民堰[180]水以灌田,湍流峻急,涉者病[181]之。里人臧洪尝笵铁[182]为柱,凡十有二。架木成桥,人获利涉[183]。宋末废于兵燹[184]。元道士江仁友复募资重造。士仪之曾祖克赞成之。国朝毁于火。正统丙寅春,士仪[185]从其兄士章暨弟士端士正同展[186]先墓于新田之麓。道出其地,思成先志。乃议:桥之再坏,铁柱无一在者,非久远计。因累石为坝以代之。谿阔十有二丈,中为三坝。坝高丈有八尺,其从[187]如之,横则杀从三分之一。傍有两隄,各剡其上,以杀水势。架木十板,为屋十有二楹,以憩行者。桥初在东,今徙于其西百五十步。旧名“铁柱”,今曰“宁济”。盖以桥成当国家宁谧[188]之时,而人得以济也。

简析

浮梁臧湾地处饶徽古道要冲,有慈溪流经此处。由于乡民筑堰拦水以灌溉农田,导致河水湍流峻急,不便于来往行人渡河。里人臧洪曾铸造十二根铁柱,在上面架木成桥,以利涉渡。宋末此桥废于兵燹。元代有道士江仁友又募资重新修造。当年浮梁教谕戴士仪之曾祖曾赞助此举。至明代此桥又毁于火灾。正统丙寅春,戴士仪兄弟祭扫先墓途经此地,缅怀先祖功德,于是商议重修此桥。由于桥经屡次损毁,原先之铁柱已无一在者,故累石为坝以代之。桥建成后又在桥上修建房屋十二楹,以便于来往行人休憩,并将原名“铁柱桥”改名为“宁济桥”。这篇记文仅区区三百余字,就将此桥历经数朝几百年的兴毁经过以及新修的由来与新桥的建筑特征交代得有条不紊,言简而意赅。文章结尾处作者还对此桥改名为“宁济桥”之深意,“桥成当国家宁谧之时,而人得以济”,做了画龙点睛似的生发,可谓是曲终奏雅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