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滋味:寻味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审美中河南味道

韩达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饮食、美食大国,自古以来,不仅烹制了各种各样的家常便饭、珍馐美馔,而且还滋养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民间灶膛烟火间,乡井街巷酒肆中,炊金馔玉宫宴上,不乏文人墨客们的身影和他们舌尖上的吟咏。

但是提起河南,大众首先联想到的不是精致的菜碟和细致的切工,而是“粮食”二字,关于菜品的想象力顿时落入下乘,似乎与清新淡雅的杭帮菜相去甚远了。《梦粱录》说:“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盘食器皿,新洁精巧,以炫耀入耳目……”杭帮菜既注重色香味,更讲究意境美,和朴实敦厚的豫菜有着天壤之别。张富国的这百十篇食谱,每一篇都美妙绝伦、精致清新,既像读一篇篇诗文,也像饮一杯杯美酒,竟品出江南的山水风韵。没想到隐藏在河南山野之间的普通植物、常见食材却有着别样的乾坤。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1949年到台湾之后写的散文作品,不仅写的是饮食文化,也有对北平的怀念。张富国《人间滋味——寻味记》不仅写的是河南饮食文化,更有着对河南朴实人性的刻画。大菜能吃,小菜也能吃,是梁实秋的心态,恐怕也是张富国的心态。荠菜、茭草、葱、白菜、大蒜等等以平常蔬菜为题的篇章却写出了平常物的不平凡,不仅深挖这些普通食材的文化底蕴,为其正名,更写出了普通豫人身上的那种不平凡的象征。

张富国在写荠菜时道:“南宋的陆游细嚼慢咽荠菜,美滋滋地竟然忘了回家;‘十亩之郊,菜叶荠花。抱瓮灌之,乐哉农家’,明朝的陈继儒浇灌十亩菜圃,抱着沉重的水瓮,其乐不改……荠菜,集美味、美誉于一身,在悠悠文化长卷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鸿痕!”在写葱时道:“‘菜伯’,是中医对葱的尊称。‘伯’为老大,葱以辛辣,名列众蔬之首。药食同用,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庄子说,‘春月饮酒茹葱,以通五脏,春季食葱,升发机体葱阳气,以应春气。’在写白菜时道:‘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时令就是白菜的生命。‘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鉏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陆游可是种白菜的好手,一立秋,就要种白菜;过了节气,白菜裹不成球。”这哪是写普通常见的菜物,这是在写文化,也是在写审美。

细细再看这一篇篇袖珍文章,发现张富国的格调很高,不仅从局部中见到锦绣,也在全局中窥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蒋勋在《天地有大美》中言道:“人生的滋味、生命的滋味是可以去品尝的,如果你没有偏见,多一点好奇,对各种食物都有一种品尝之心,那么口腔里的滋味是非常丰富的,也会留下人生非常美好的记忆。”张富国对手下菜物的记忆以及菜物背后的文化如数家珍,将人生的体悟、生命的感受融入文字的肌理,使得读者在品尝这盘“小菜”的过程中仿佛徜徉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海洋中,与杜甫、李白、陆游、王维交流,在《尚书》《说文》《楚辞》中对谈春秋,这些无一不表露出作家的格调和修养。

在这本书的一些篇章里,比如《敬惜》《识闲》《安心》等篇章,虽然是回忆杜甫、仓颉、陆游,但句句却是在写心,也是在写希望。歌德曾说:“回忆和希望,是世间最美的调味品。”世俗凡尘的琐事,都比不过这几篇文章来得干净,似打坐,似冥想。这让我想起谢灵运在山水中寻求安慰,张富国在食材和回忆中存留烟火和澄明。

代人写序本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看到这部作品却眼前一亮。虽然我平时写的都是山水散文,但是美食和山水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这句诗通俗易懂,寓意深刻。世间的山水风物是一个多维的世界。任何一座青山,一片绿水,每一处村落以及人类的建筑遗存……在张富国的笔下,都可能变成一个奇妙的入口,让寻绎的心经过千古的门槛,去发现风景之外的种种瑰丽气象。相比之下,一菜一蔬亦内有乾坤,不同的作家描写起来风格迥异,但是却通向同一个审美境界。梁实秋有梁实秋的风格,汪曾祺有汪曾祺的风采,即使是河南散文家冯杰也有他的风范,张富国亦有他的格调。

好的文章正如一道好菜,需要读者去品尝。

韩达,男,河南省焦作市人,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