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拒绝正确,保持自主
瓦伦万万没想到,导演在结局给出这神来一笔。
他以为那段主角释然、再度抱起小女孩的剧情,是全片最引人深思的地方。
现在来看,这个结局才是意味悠长的处理,带来的思考与回味,盖过影片的所有片段。
电影放完是漫长的职员列表,正常情况下,瓦伦并不关心,但由于他没有认真观看片首的信息,导导致现在不得不狼狈复看。
【导演:观南】
【编剧:观南】
【……】
“原来是自编自导,”瓦伦喃喃自语。
这让他有点吃惊,又没有那么吃惊。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人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艺作品的体验截然不同。
同样的文字映照在不同人眼中,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有些时候,甚至让观者得出与作者本心完全相反的结论。
这一点,很多知名作家深有体会,特别是上过教科书的那一波人。
你让他们来回答,为什么“死鱼的眼中闪着诡异的光”,他们同样会懵圈。
为作新词强说愁,不足以形容这事得离谱。
文学尚且如此,更何况要将文字化作影像,不可避免地会流失原作想表达的精髓。
或许不多,但一定会有。
从完美传达原创者的思想角度来看,自编自导是最佳选择。
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可以将情绪进行完整传递。
以大导演盖·里奇为例,1998年,他自编自导留处女作《两杆大烟》,这部作品一经放出,便得到整个好莱坞瞩目。
吕克·贝松在拍摄《这个杀手不算冷》的时候,也兼任编剧一职。
詹姆斯·卡梅隆也在1984年自编自导《终结者》。
姜文和周星驰,这两位不光自编自导,甚至还亲自上阵演戏。
有大导演的珠玉在前,自然有无数后来者也跟着学。
可他们不知道是,自编自导是把双刃剑。
隔山如隔行,编剧跟导演看似只需跨过一步,但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完全不同。
天才能达到100%的效果;庸才只会让情节成为一塌糊涂的垃圾。
很多烂片毁于导演的过度自信。
“观南不是盲目自信,他确实传递出这部作品的精髓,这个自编自导……合适!”
瓦伦在笔记本上记下一点。
确定《狩猎》入围主竞赛单元角逐,他又翻找出这位导演的简历。
一方面,出于自身好奇,想了解下这位忽然冒出的牛逼导演;另外一方面,他也想(被)安利下这位导演的其他电影。
哎,这个时代,好电影少,能引人深思的好电影更少,发现个还算不差劲的导演,当然要拼命薅羊毛,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份精神粮食。
瓦伦忍不住摸把辛酸泪。
文艺片祖上阔绰过,他还在那富裕日子里添砖加瓦,现在再想找一部好电影……
不能说非常艰难,只能说极其不容易。
观南的简历很单薄,瘪到只有几行字。
【现23岁,燕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大四学生。】
再一查,嚯!没有拍过长篇电影,这部还是处女作!
好家伙,处女作自编自导,这胆子可太大了。
哎,也不能这么说,敢将处女作投到戛纳,这胆子更大!
不过,瓦伦喜欢。
他喜欢天才,欣赏天才,热衷于为天才辉煌的未来,以鲜花铺路,以锦绣相伴,并洋洋得意地幻想,自己的名字将在百年后跟这些伟大人物平起平坐。
以挖掘的身份,以提拔人的光荣。
有些行业是天才的专属领域。
在瓦伦看来,导演正是这天才肆意挥洒灵光的天地。
某些电影大师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照样能拍出相当精彩的电影;有些专业的电影人,哪怕经过业内最好的电影训练,哪怕出自电影世家,又拥有前所未有的好资源,可他们拍不出好电影。
你不能说他们不懂电影,说起电影套路、结构分析,他们肯定是一套接着一套,光理论就能将你们绕晕。
可他们就是无法拍出好电影!
用温和一点的话说,电影女神不眷顾这些人;用难听一点的话说,这些庸才不适合电影圈,乖乖做个影评人混口饭吃,别出来污染大众的眼睛。
瓦伦越来越期待,希望能尽早见到这位冉冉升起的东方新星。
瓦伦推荐《狩猎》入围。
这一消息立刻被组委会的其他人知道。
经过2013年的改革后,戛纳的组委会拥有推送影片的资格。哪怕只有一个人看过,也可以被推荐进主竞赛单元。
在此之前,戛纳跟奥斯卡一样,必须由国家进行保送,将各国挑选的佳作送到戛纳组委会。
现在,任何电影人都可以投递影片,不受任何限制。
将选片权利放回组委会,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也让戛纳受到质疑,比如——戛纳嫡系。
一些嫡系的作品比其他人的作品更容易入围,他们未必拍得比其他人的好,但一定比其他人更简单地进入角逐圈。
近几年,这样的负面争议萦绕不散。
组委会成员,拉曼.墨菲,对此非常不满。
他是英国人,古板老成,60多岁,每日依旧打扮得西装笔挺。
墨菲是戛纳老人,在未改革前,每隔几年就会出现在组委会中,改革时,他也冲在最前锋。
他为选片权重回电影人之手高兴,同时也非常不满媒体的恶意揣测。
比起过分偏爱“正确”奥斯卡,戛纳保证了足够的自由性。
这难道还不够吗?!
真不知道媒体还想要什么程度的自由?
当然,墨菲清楚堵住媒体的嘴需要用实证。
作为本届组委会成员,他不再允许委员会们乱来,必须要严格控制选片的范围。
至少不能让一个学生、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闯入总竞赛单元。
瓦伦可以提拔华国电影人,但至少找个合格的影片。
墨菲蹬蹬跑去找瓦伦,要让对方撤回这个推荐。
下午茶时间,瓦伦正在酒店的泳池边,一边观赏美景,一边喝咖啡,醇香的苦咖啡入口,驱除掉一下午的烦闷。
“哎,除了那部片子外,没看到其他好看电影片,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这简直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就在这个当口,墨菲跑来对峙。
“瓦伦,我看到你推荐的电影,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瓦伦整个人都懵了,“你说那不是个好电影?”他不可置信地起身,“哦,我的老伙计,我真想狠狠踹你的屁股。”
《狩猎》如果不是好电影,这世界上便没有好电影。
那不光是一部好电影,还是一部足以追逐年度金棕榈的电影。
“你有没有看过那部电影?!这话还请你看过那部电影后,再来跟我说!”瓦伦发出质问。
墨菲诡异沉默。他确实还没有看过。
除非绝世天才,否则绝对不可能在自编自导上成功。
大多数新人导演只能贡献出一坨狗屎。
而他,恰好对狗屎,毫无兴趣。
瓦伦了解老朋友,再次重申:
“你必须将那部电影看过,才能告诉我这句话。相信我,这部影片值得一个主竞赛位置,甚至于其中的主角更能追逐影帝。”
“别拿你那套话术来糊弄我,我可没有那么傻,不会轻而易举的上当。”墨菲将推荐丢在圆形咖啡桌上,下达最后通牒,“立刻给我收回去,否则我就当组委会众人的面否决他。提前通知你,是我给你留面子。”
话落,他怒气冲冲地离开,踏着一步比一步更重的脚步。
扫眼那推荐表,瓦伦不慌不忙,又轻抿了口咖啡。
正如老朋友了解他,他也同样了解老朋友,知道对方绝对忍不住被安利的冲动。
而等墨菲看过那部影片,他不光会同意这份推荐,更会恨不得这推荐人不能换成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