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与员工成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知识工程建设与应用

如何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如何让企业员工快速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实现能力的提升,这些是企业在人才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前面我们讲了打通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能力模型识别员工的优势和短板,本节将探讨如何围绕知识资源的整合,依靠数字化系统,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快速培养的核心能力,进而建立共享和持续学习的组织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

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与各项科研及经营活动,锻炼员工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及应变能力,从而有效改善企业内部工作氛围与文化环境,促进企业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1.3.1 培训需求分析

员工成长是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展开的,人才需要培训、引导和教育。

1.霍尔模型

依据霍尔模型,人员能力可分为知识维、逻辑维和时间维,如图1-4所示。

(1)知识维

知识维是目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重点,是对各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逻辑维

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何难以较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呢?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做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缺少逻辑维训练导致的。普遍的做法是依赖工作实践中师傅“传帮带”及依靠自身的能力去“悟道”,因而成长缓慢。

图1-4 霍尔模型

(3)时间维

有了做事的方案还需要执行,执行力体现在沿着时间维的管控能力与效果上。项目管理、PDCA循环便是计划执行的管理工具。

2.培训需求框架

如图1-5所示,我们来分析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

图1-5 培训需求框架

(1)公共基础:一般来说,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了解企业情况、规章制度以及业务背景知识是基础。

(2)通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和“项目管理”等培训来提升逻辑维、时间维能力;通过构建“质量/缺陷/风险模型”并加以训练,提升员工做事的质量;通过“能力模型”的学习让员工认识自己;通过“拓宽技术视野”课程的学习,扩展知识面,提升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工作的遵循与保障,每个业务域均应建立管理体系并被大家熟知与执行。

(4)技术方向:各业务域均有知识维的要求。以技术研发为例,需要机械、电子、软件等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业务范围的业务知识;精通在研项目的专项知识。其他业务域类同。

(5)管理方向:从事管理岗位的干部,需要有团队管理能力、竞争能力,更高层次的领导应具备企业领导力。

(6)关注市场:企业的工作是服务于客户与市场,大家应动态关注。

1.3.2 知识工程顶层框架

1.知识获取、表达与应用

因人才断层现象而导致知识断层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员工岗位知识的输出得到有效的保存和积累,形成组织的资产,我们从知识获取、知识表达和知识应用三个层面来建立知识工程体系(见图1-6),打造具有开放、共享的组织文化,让知识和经验得以创新和传承。

2.知识推送

当今,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企业员工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知识管理系统,新一代知识交流平台、知识智能化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也能通过文件与在研项目或工作流程的关联,将知识智能推送给相关使用者,加快知识转化,提高工作效率。

图1-6 知识工程框架示意图

思考:有必要进一步在存储知识的文件中提取知识要点,做精准化的知识点推送吗?

我们认为是没有必要的,知识的学习需要同上下文一起才容易理解,把知识过分碎片化并不利于理解,且有可能导致断章取义。

3.逻辑维与时间维

逻辑维与时间维的培训材料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它存储于知识库,需要经过大脑吸收并转换为思维与执行力。

1.3.3 知识文库建设

基于知识工程顶层架构,结合数字化系统(Zemic_ZOS)的整体应用,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况,搭建了以知识文库、师资建设、培训制度和培训管理为主线的体系框架。其中,知识文库是核心,是师资建设、培训制度和培训管理的基础。

结合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从企业的公共基础、通用能力、企业管理、专业知识、项目专项、市场信息、分享平台、公共基础模块(CBB)和考试题库等方面,搭建了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知识文库框架,同时支持在线学习、考试等,如图1-7所示。

图1-7 知识文库框架

依据知识文库的内容框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所需要的培训课程,也可通过购置课程,丰富知识文库内容。为了规范管理各类课程,我们对列入知识文库的课程进行了8位编码管理:1位分类号(一级分类字母)+7位流水号。

1.3.4 课程设计

对照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的职级体系,根据每一职级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要求,可以分层级设计开发员工能力提升课程,当员工达到晋升职级的条件时,需完成晋升职级的必修课程,并通过课程训练,取得相应学分。以工程技术系列员工逻辑思维训练为例,助理级员工需通过逻辑思维初级课程训练,中级员工需通过逻辑思维中级课程训练,高层级员工需通过逻辑思维高级课程训练。

1.3.5 课程匹配与应用

将设计开发的课程或引进外部的优质课程,与培训对象的岗位建立关联关系,配合必修/选修课程和考核/考试形式,以此实现课程与培训对象岗位的匹配,应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如下目的。

1.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匹配

知识体系中的课程按照专业、内容进行分类;分层则体现在培训对象的岗位/角色、职级不同,岗位要求随之不同,应知应会的内容也不同。

2.实现知识与业务的关联

不同的课程对应不同的业务流程,可根据业务流程选择培训对象,以此实现课程与培训对象的匹配,如图1-8所示。

图1-8 课程匹配示意图

3.实现知识的主动推送与智能化应用

随着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数字化系统(Zemic_ZOS)的不断升级,未来的课程匹配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1)与工作流程关联,提供主动推送服务。

(2)与在研项目信息关联,提供知识推送服务。

(3)与Zemic_ZOS数据库关联,获取工作相关信息。

(4)未来与Zemic_ZOS专家决策系统关联,推进智能化应用。

1.3.6 数字化平台支持

利用数字化平台,不断补充知识文库各模块,再将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等,通过归纳和总结,提炼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这些转化和提炼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展现出来,并实现将非结构化、零散的知识集成和整合,实现知识的存储、查询、推送等功能,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如图1-9所示。

图1-9 Zemic_ZOS知识工程模块功能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