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的母亲,我想养育的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焦虑会让你错失很多精彩

我正翻着一本旧相册,里面的相片是我们在另外一处房子居住时拍的,当时的我是三个年幼孩子的妈妈,其中最大的孩子才五岁。现在作为妈妈的我与当时那个还是少女时就做了妈妈的我已经阔别了十多年,翻阅这些照片时,我的眼中不禁浸满悲伤的泪水。我为曾经的那个自己感到悲伤:那时的我还太年轻,每天都感到筋疲力尽,对生活中奇妙时刻的美好视而不见,忍受成堆要洗的衣服和散落各处的玩具,虽然尽职尽责却并不开心,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的内心充满了焦虑。现在,已经成长了的我再回看相片中的自己时,完全体会得到当时的我作为年幼孩子的母亲心中的那份孤独。

我相信,任何人看到我们之前的家庭状态时,都很难理解我所说的这些话。但事实的确如此——我的焦虑是不为人知的、不健康的、每时每刻都存在的,是卡在膈和喉咙之间的一种不安感,这种焦虑大致的表现是这样的:他现在正在自己玩,我是应该让他一个人玩还是和他一起玩呢?他睡着了,但现在不是午睡时间,我应不应该叫醒他?是哪里出问题了吗?他没能用手指他想要的东西。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学会用食指了呀。我不打算用嘴强调,但我会开始用手指东西。对,这周我要多用手指东西,这样他就能学会了。她怎么还是哭得这么大声,是母乳喂养不起作用吗?她喝了五分钟的奶,然后就睡着了,可是一有人进屋,就又会看到我在给她喂奶,他们会开玩笑地说:“又袒胸露乳啦?”我要试试让她等一会儿,对,我之前见过朋友这么做,很简单的。“就让她等着好啦,”我朋友说,“最少等两小时。这中间你可以偶尔抱抱她,和她玩一会儿。”可是刚过去二十分钟,我就又一次给她喂奶了。真焦虑!他怎么看这么长时间电视?为什么,你在问你自己吗?因为你是个糟糕的妈妈呗。啊,我得抽空整理一下房间,洗洗衣服。他们真的每天都需要换干净的睡衣吗?但是其他孩子看起来都很整洁干净。他怎么总是跌倒?我是不是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

我一边想着这些令人心烦的事,一边继续陪孩子们玩耍,不厌其烦地给女儿绑马尾辫,把食物捣泥做汤,还要给他们唱歌——绞尽脑汁地回忆好听的儿歌,可最后却一句都想不起来。而汤也逃不掉再一次被丢入垃圾桶的命运,因为儿子当时还不饿,或是女儿不爱喝,又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就在埃亚勒出生后,我决定去学习亲子辅导课程,当时我并不是想要把它当作工作,而是为了摆脱自己内心的焦虑。我心想,如果我能掌握良好的育儿技巧,或许就能真正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我学到的一切知识都很有意义,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可这并没有消除我心中的内疚感,也没能让我的日常生活好过起来。我仍觉得自己像是一部戏的女主角,戏名就叫作“好孩子的好妈妈”,可事实却是,没人来看我的演出,也没人在谢幕后为我鼓掌。但慢慢地,我从心里萌生出一份职业认同感,同时也有了一个梦想: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能够帮助到和我有同样烦恼的妈妈;或许我能够用我学到的知识帮助其他妈妈减少焦虑,让她们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么不称职。但我知道,欲助人者先自助。

第一步比较简单。我决定不再对抗焦虑,而是做其他事情:专注于快乐。小小的快乐,哪怕只有一瞬。注视孩子熟睡的脸庞,扮滑稽的鬼脸并真正感到有趣,随心所欲地唱歌,就算是跑调也乐在其中,记不住歌词的时候也可以自己编歌词。当提到整理玩具的事情时,用开玩笑,有时甚至可以用正经的语气埋怨道:“妈妈很爱你,可这些火车轨道实在是太要命了。”对“状况频发”的孩子,我甚至开始喜欢自嘲,比如有一次邻居偶然造访,就目睹了让人尴尬的一幕,当时我儿子正一边往天上扔白干酪,一边大声喊:“下雪了,下雪了!”虽然亲子辅导学校从未教过这些,但这些美妙的瞬间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能够正面迎战焦虑。快乐VS焦虑,1:0胜。

焦虑是一种具有误导性的情感。当我们担心别人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为他们着想,可实际上,我们已经把令我们感到焦虑的孩子和事情晾在了一边,更在意的反而是自己。合理的焦虑能够让我们保持警惕,主要表现在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孩子的安全。而不合理的焦虑则会让我们坐立不安,剥夺我们获得快乐的能力,为原本的生活蒙上一层阴霾,哪怕那是快乐的生活。这种焦虑毫无意义,只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成为这样的母亲所获得的道德上的优越感:毕竟,好妈妈就是要事事焦虑。文化叙事也一直在这么教我们。

过去二十年来,“直升机育儿”可以说是最常见也是被过度讨论的育儿方法。这种父母对孩子关怀备至,他们奉行这样的信条:“我在此承诺会永远保护你,为你扫清路上的一切障碍,提供所有捷径,指导你的一切活动,以免你受到任何伤害。有时你会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你的决定会对你造成伤害,但不要紧,我会和你一起面对。有时这个世界对你并不友善,但没关系,我会扭转局面,减轻你受到的打击,把你安全地送到目的地——放心,一切有我。”

听起来不错?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它会带给我们一种错误的掌控感,但为人父母最大的挑战之一实际上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应对一种失控感,这种失控感体现在时间上、睡眠上,和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孩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又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上。最重要的是,这种直升机式育儿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伤害时,我们因此获得的所谓的掌控感只对我们自己有效。因为我们受焦虑驱使想出的做法未必适合孩子。我们借着担忧的名义,不让孩子经历失败,帮他们完成作业,把他们转到老师更好的幼儿园,在他们学爬的时候帮忙把够不着的玩具移近一点,在他们吐字还不清楚的时候替他们表达清楚,甚至在他们不想吃饭的时候还要不断给他们喂饭。

焦虑永远不会转变为行动,它是一种痛苦又多余的状态。我们把三明治放在孩子的书包里,带他们去看医生,按时接他们放学,这是我们在关心他们。不要混淆关心和焦虑的概念:我们应该关心所有那些为人父母应该关心的事情,但请不要焦虑,这种焦虑会驱使你代替他们完成事情、清除障碍,或不必要地迫使他们在你所设定的方向上行进,只是为了满足你和你为人父母的骄傲。

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是能够在他们跌倒时任由他们摔到地上,被朋友冒犯,自己努力爬过去够拨浪鼓,因为自己忘带三明治而饿肚子;也能够让他们喜欢上不喜欢他们的人,尽管你知道他们是巨星,也让他们在学校的戏剧演出中扮演小配角。孩子需要父母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人生的小小低谷,因为这样的父母相信孩子能够自己成长,学会应对问题,即便是遇到困难或感到不舒服,他们也能知道怎样做是最好的。

孩子需要父母通过行为向他们传达这样的观点:“你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我会帮助你,向你学习了解你。”他们需要父母放开对他们的掌控,虽然这并不容易做到,需要父母深刻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利掌控任何人。他们需要父母不再盘旋在他们上方,而是为他们提供空间,能够让他们为自己负责,意识到在自己累了或饿了的时刻,在他们真正被朋友激怒的时候认真思考(这与你替他们决定哪位朋友不值得交往截然不同),这是一个他们知道自己能够独立做主的空间。

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一点格外重要。青少年需要的模范家长要让他们感受到“虽然我很焦虑,但我的爸爸妈妈很淡定”。在他们感到焦虑的时候,比如说“我不够好看”“我永远也做不到”“我女朋友一定不会原谅我了”“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理解他们、考虑周到,并能正确地看待事情。青少年需要的父母不能忽视他们遇到的困难,而是要在看向他们时,用眼神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的眼神要不慌不忙,没有困惑、没有焦虑。

但当青少年对一些事情感到无所谓的时候,你需要试着利用担忧来影响他们的想法,比如说:“妈妈,大家都在聚会上喝点酒,这不算什么大事。”“我要和大学生一起参加聚会,别担心,没什么事。”“我不就是给男朋友发了一张尺度有点大的照片嘛,你为什么要这么小题大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予关心了。从父母的角度关心孩子,向他们传递重要的信息,为他们设定界限,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密切地关注他们。

那么,让我们来重新定义一下焦虑,不要对未来的事情感到焦虑(“她交不到朋友了”),不要对过去的事情感到焦虑(“如果我当初选择母乳喂养/如果我当初没选择母乳喂养/如果我当初让她再念一年学前班的话”),不要对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感到焦虑(“她会伤了他的心”),也不要对孩子美好而与众不同的个性感到焦虑(“他没参加幼儿园的聚会”)。

我想对相册里以前的那个埃纳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困难并不取决于你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相反,如果你能舒展自己紧皱的眉头,少一些苦恼的神情,别再那么绝望地肯定自己永远也睡不好觉了,不要总想着为孩子解决所有问题、走捷径,你就会发现一切都能好很多。为了实现孩子出生前,你在脑海中幻想出的那幅完美无缺的画卷,而错过他们为你带来的快乐时光,真的特别不值得。看看他们多么美好,多么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