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车站执勤

北迁的机器设备要装车了,各车间的人都在赶时间拆卸机器设备。

张连仲下班已经是大半夜,第二天又早早地走进车间。这几天他和师傅摽在一起干活儿,昨天有个机床拆得不顺当,晚上临睡觉时琢磨出个办法来。就在他和师傅拆这台机器的时候,车间支部书记找他谈话。书记说枪所搬迁的地方要派去护厂队,他被选在其中,让他马上去厂保卫科报到。

保卫科里坐着一帮青年人,张连仲到了之后,接连又来好几个。“人到齐了”,有人喊着。保卫科一个领导模样的人走过来给大家开会。“枪所已经拆卸完的机器设备马上就要装车运走,新厂需要人护厂,经各车间推荐和我们政审,护厂队由你们21人组成。”开会的人说到这儿,张连仲回过身看一看,只有佟国福、李德阳、赵云声几个人有些面熟。开会的人接着说:“给大家两天准备的时间,一要安排好家里事情,去就不回来了;二要准备厚点儿的棉衣服,黑龙江那个地方很冷。”有人高声问:“黑龙江的什么地方,有多远啊?”开会的人说:“具体的地方保密,千八百里远吧!我们这一路要一切行动听指挥,护厂队的队长是张乐善。”开会的人说着示意张乐善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张乐善也是青年人,个子不高,脸色黝黑,显得很干练,身上挎着手枪,他站起来和大家挥挥手。

在新组建的护厂队里,张连仲身材不算瘦小,只是刚刚20岁,年龄属于偏小一些的。他的家境不是很好,十几岁的时候就在沈阳周边一些小工厂里当学徒工,结识了张树林、张树森、朴尚侠几个工友。后来为了生计,家里托人把他又送进了奉天造兵所,和张锡荣、侯振国、肇庆奎在一个班组里。沈阳解放后,很有思想的张连仲觉得自己这是参加革命,工作上有热情,也很执着,比其他一些青年人干得出色。没多长时间,同车间很要好的刘述民介绍他入了团。这次车间推荐就是因为他表现好。

别的队员分头去做准备,张连仲却犯了难。他身上穿得单薄,家里没有合适的棉衣服,肯定也拿不出多少钱来买新的。当然他也不愿错过这个参加护厂队的机会,想来想去,只得揣上不多的几个钱去了南关旧货市场。在市场里,张连仲转悠好一阵,买了一双日本鬼子的大头鞋,还有也不知道是谁用过的裹腿和帆布腰包。离开市场时,一股冷风吹过来,他觉得脑门冰凉,又想起来没有棉帽子恐怕不行,于是,返回身又买了一顶狗皮帽子。在买帽子时还看好了一件国民党军大衣,讲了半天价,摸摸兜里钱不够,没买成。

第三天上午,护厂队的人如数到齐。队长张乐善组织几个人高马大的青年领回来50式冲锋枪、子弹、弹夹和子弹袋,按人头发放。虽然是在枪所里工作,张连仲还是第一次挎上子弹袋,背上冲锋枪,顿时觉得神气起来。张乐善指挥这些武装好的队员列队,做几个立正、稍息和向右看齐的动作,就上了所里派来的军用卡车,直奔沈阳南站。

其他护厂队员的着装打扮没有和张连仲差多少,杂七杂八穿什么的都有。但这些人很遵守纪律,站着队,统一行动。他们一进火车站就让坐火车的旅客围起来了。好奇的人围着他们转圈地看,不知穿着日本鬼子大头鞋、披着国民党军大衣、打着裹腿的一队人是什么兵,身上背的冲锋枪也没见着过,胆大的人还伸手摸摸。

北安到了,张乐善按照护厂队员名单在车站就分配了任务,有的站工厂大门,有的守重要车间……张连仲的任务是在火车站执勤,主要负责接沈阳来的火车,保护机器设备、原材料等重要物资和接洽分批迁到北安的人员。火车站执勤的任务听着感觉挺好,当张连仲背着冲锋枪上岗的时候,考验跟着就来了。

冷是个受不了的事情。空旷的火车站台无遮无挡,西北风呼啸,风刮得电线杆子嗡嗡直叫,大晴天飘着雪花。车站上下车的人你来我往,要想保证物资安全人就得围着货场转。

张连仲开始在车站机务段能借地取暖。这个地方相距货场较远,视线也不好,张连仲既不敢多去,更不敢多留。寒冷逼着张连仲动了脑筋,和火车站站长套近乎,要了一节守车置于货场附近。守车就是挂在一列货车最后的那节车厢,里面两侧有座椅,中间有个火炉子。这节守车成了张连仲执勤的岗位,里面的炉火驱散了围在他身边的寒气。

困也是个难事情。张连仲自己也没想到,因为人手紧张,车站执勤就留下他一个人。他白天黑夜蹲在守车里,想闭上眼睛踏踏实实地睡上一觉,已经成了奢望。

到站的机器越来越多,张连仲虽然手里握着冲锋枪,可心里还是发慌,一旦有个打盹的时候,丢了东西那还了得。张乐善来查岗时问:“连仲,受得住吗?”张连仲连张了几回嘴,想再要个人轮流执勤,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手挠着后脑勺说:“我还能坚持。”但张乐善看到张连仲的精神状态不如刚开始的时候了。

张连仲是硬着头皮坚持,时间一长体力明显下降,不免有些力不从心。张乐善又来查岗时见到张连仲精神不振,意识到这样下去会把他撂倒。不管怎么说,这是个需要吃饭睡觉的大活人,不是戳在那儿的铁棍子。

张乐善向李作潢所长做了汇报,要求增加人手。李作潢皱着眉头说:“到现在沈阳才来70多人,厂里厂外,建食堂的,改住房的一分,哪个地方人手都不宽裕。当地人冬天习惯猫冬,天寒地冻不愿意出来,连泥瓦工都不好找。”李作潢正说着,突然想起李惠副县长说过,北安荣军医院正开展生活自救,一些有体力的人可以出来参加劳动的事儿。他好像找到了解决难题的办法,便对张乐善说:“我看荣军医院这个渠道可以考虑一下。”事情还真让李作潢想着了。张乐善在荣军医院找到一个伤病的军人顶了上去。

张连仲紧张的心情和疲倦的身体都有了缓解和恢复,人又显得精神起来。此时,他才有兴致在守车上看看眼前的北安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自己结婚还不到半年,就扔下媳妇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尽管此地和家乡沈阳根本不可比,但今后它就是自己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了。

确实是这样,在后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张连仲今天是主任,明天是书记,不断地变换着领导岗位。他的夫人抚育三儿两女,也都成为庆华兵工人。两代人把青春和汗水都贡献在了北安的黑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