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的焦虑来自不懂孩子的心》:宝宝抓咬妈妈是为了表达情绪
——探索幼儿的成长心理
宝宝为何抓咬妈妈?
乖孩子怎么变不乖了?
孩子讨人烦了怎么办?
孩子发脾气就大喊大叫怎么办?
孩子太依赖家长怎么办?
孩子对性好奇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喜欢在墙上涂鸦?
孩子会讨价还价了怎么办?
……
当孩子出现上面的问题时,家长该怎么办?
我的宝宝现在1岁半,已经长了16颗牙齿了,本来挺可爱的,可是最近我却发现他有一个毛病。我和他玩的时候,有时候玩得正高兴,他就会忽然向我胳膊上或肩上咬一口。我笑着说疼,可是越让他松口,他越是咬住不放,咬得特别疼。有时候,他还会突然伸手抓我脸,我笑着逗他说,谁让你打人的?这下他更来劲了,真的伸手打我。还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他也这样抓我,咬我。请问,宝宝这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该怎么办?
——宝妈的烦恼
听听专家怎么说 咬人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
心理学告诉我们,咬人,也包括咬东西,和吸吮反射一样,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咬人的本能深深地埋藏在下意识中。对小孩子来说,尤其对两岁前的孩子来说,咬人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因为他们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孩子伸手抓人或打人,也是这个道理,也是为了表达情绪。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会咬人或者打人。但是,孩子这种咬人或打人,都是对亲近的人,而且往往是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很多人在一起,谁跟孩子最亲近,孩子就这样对谁,首先是对妈妈。当然,有时候是抓咬自己。
可以说,孩子这时候咬人或打人,也是这个成长阶段的一种自然表现。因此,如果孩子咬人了,父母在批评管教之前,要先了解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对策。
专家教你这样做 咬人是成长的自然表现
孩子出现咬人或打人的情况该怎样应对?为了更有针对性,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对症下药。下面这些家长遇到的情况很有代表性,可以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因为“我不舒服”
宝妈:我的宝宝6个月了,经常哭闹,哭急了还咬自己的脚趾,我又不敢抱,以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难道就任他咬脚趾吗?
专家:这种情况下,家长常怕宠坏孩子而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但孩子发脾气的同时还咬自己的手指或脚趾,是因为孩子感觉不舒服,而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因此,当孩子哭闹时,家长首先要查明孩子是否有生理需求,是不是躺得不舒服,还是肚子痛,或者是该出牙了。如果是出牙引起的疼痛,可以给孩子一些可以咬的玩具和吃固体食物,以用来磨牙和锻炼咀嚼功能。
案例二:因为“我好害怕”
宝妈:我的宝宝现在1岁多,一个人的时候常常莫名其妙地咬人、掐人,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什么疾病?
专家:1岁的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意愿和感受,如果大人忽视孩子的安全需求,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会导致他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这时候,咬人就可能成为孩子保护自己、战胜恐惧的唯一方式。因此,为了帮助孩子重拾安全感,大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不要因为孩子胆小而笑话他,惩罚他。最好的办法是经常和孩子交谈,反复告诉他,你是多么爱他,你保护着他,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他。一段时间后恐惧感自然会消失,孩子也不会再咬人了。
案例三:因为“我好爱你”
宝妈:见开头的案例。
专家:这是孩子在表达爱,表达喜欢,表达亲近。孩子的心里话是:我忍不住咬一口,忍不住抓一把,是表达对妈妈的喜爱之情啊!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抓妈妈,意思是说:她是我妈妈,是我最亲近的人。从而心里得到安慰。因此,妈妈应尽量克制情绪,以抱抱亲亲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疼”,可以让他试着咬自己的手指,问问他“疼不疼”,让他亲身感觉一下疼痛;此外,需要告诉孩子,抓人咬人不是表达喜欢之情的最佳方式,引导他用语言、手势、拥抱表达情感,比如,孩子伸手抓人,可以攥住他的手说:“来,这样,温柔地摸摸妈妈。”孩子张嘴咬人,可以引导他说:“来,这样,温柔地亲亲妈妈。”慢慢地,孩子就会用温柔的方式表达亲近了。
案例四:因为“我需要关注”
宝妈:我先生工作很忙,每天很晚才回家,儿子迎接爸爸归来的方式很特别,总是咬他大腿。我们能做些什么改变现状呢?
专家:孩子只咬爸爸,而不咬妈妈,可能是爸爸和他相处的时间太少了,他用这种行为方式表示不满。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短不是最重要,关键是如何共度亲子时光。因此,最好每天固定一个专门属于孩子的亲子互动时间,如全家一起做游戏,这是增进感情的最佳选择。
案例五:因为“我很愤怒”
宝妈:我的宝宝快两岁了,总爱咬小朋友,我们想了许多方法也不管用,这是不是和他爸爸有时打他有关呢?
专家:如果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很可能会去咬小朋友。这是情感转移,把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同时也可以说是他在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家长要高度注意,可以建议孩子用不伤害别人的办法来转移消极情绪,如拍打枕头、撕报纸等;要跟孩子反复强调,咬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同时,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否则孩子会糊涂:大人为什么可以使用暴力,而我却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