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蝗灾起
忽然间。
众人想起了什么,猛然回头望向门口!
一时之间,太极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针落可闻。
李世民及朝中一众大佬,齐齐望向了李祐,看着正被甲士押着的李祐,脸上表情极为精彩,眼中透明浓浓的惊讶。
不约而同冒出一个想法:真让燕王猜中了!
这位燕王殿下是真有才,还是运气好蒙对了?
甲士也没了动作,目光投向一旁的李世民。李世民挥挥手,甲士放开了李祐。
然而,逃过一劫的李祐,脸上却没有半点喜色,只是沉默地站在一旁。
“殿下何以笃定今年会发生蝗灾?”
程咬金心中好奇,像有只爪子在挠,直接问李祐。
先前去王府时,程咬金不知蝗灾之事,人工孵化已足够惊讶,却没想到,还有比之更大的惊讶。
不过,当时即使听闻此事,程咬金也不会信。
现在也感到难以置信!
但事实就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们不信,才会如此好奇。
一瞬间,所有人眼巴巴盯着李祐,期待着他的答案。
“臣也甚是好奇,这世上真未卜先知之术?竟可以预言这等天灾?”王珪问。
“子不语怪力乱神!你照实说,休要胡言乱语!”李世民告诫一句。
关于李祐当初的解释,李世民根本没放心上,而今早忘了。
但一些禁忌之言说不得,李世民怕李祐一时得意昏了头。
李祐面无表情,生硬却没有感情地回答:“世上一切皆有规律可循……
我发现蝗虫喜干燥。去年发生旱灾,为蝗虫创造条件。再者,瑞雪兆丰年!大雪也杀死虫卵,但一冬无雪!纵观史书,蝗灾年无外如是。”
古时候少有人去研究害虫习性。
“如此简单?”王珪诧异道。
说实话,李世民也有些难以置信,但他知道李祐并未说谎,他记起了半年前李祐同样的说辞。
当时他并未相信,或者说……根本没仔细听原由!只是对李祐一通斥责。
现在想来,对李祐自己确有些漠视。
“道理确实简单,燕王能将这一切串联起来,实属不易!这份洞察力无人出其右,老夫自叹不如。”房玄龄扶须而叹。
听着名相房玄龄的夸奖,李祐死寂的心,生出不该有的心思,看向李世民。
结果却令李祐失望!
魏征直言不讳道:“倘若朝廷能重视起来,早作准备,恐会少死很多人!说不定能挡下来势汹汹的蝗灾!”
李世民嘴角抽搐,脸上有些挂不住!
这无异于在啪啪打李世民的脸!就是他,没把李祐预警当回事,甚是还冤枉、斥责了李祐。
说实话,他此时也悔不当初,但他的身份不允许他低头。
古代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要求的是“子不语父之过”,没有老子给儿子认错的道理。
“这回燕王殿下所养之鸡鸭可是立下大功。”萧瑀说。
王珪却唱反调拆台道:“那些鸡鸭也不见有效,蝗灾不还是发生了。”
作为利益共同体,萧瑀岂会让他随便诋毁,反驳道:“乃是因鸡鸭只布局了长安地界,外面还未来得及布署。”
“全关中唯有长安地界未遭蝗灾,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不然蝗灾消息为何从外地传来,长安却能幸免,难道蝗虫还知道刻意避开长安不成?”
王珪哑口无言,他只因为立场不同,本能的反驳一句。
京兆府尹行礼道:“臣替京兆百姓谢过殿下。”
“念你是出于善心,功过相抵!朕不再追究你之扰乱民心之罪,退下吧!”李世民给此事盖棺定论。
李祐心中冷笑,自己所言皆为事实,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罪之有?
一个功过相抵就揭过去了?
之前是自己高看自己了,看来自己在李世民心中没半点位置,这个儿子当的真是悲哀啊!
看着这孩子的眼神,李世民暗自叹息一声。
李祐的目光冰冷、生分,显得十分陌生。
看来……这回父子之间的隔阂是难解了。
李世民转瞬便抛之脑后,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等他处理。
随即他和诸公商议起抗灾事宜……
“此事先依过往章程来,后续再依情况而变!”
“京兆府未遭蝗灾,夏粮虽未成熟,但不能再等了,立即抢收夏粮。其次乃是准备救灾粮,助受灾之地的百姓渡过今年!”
房玄龄拿出一个粗略章程,同僚帮忙查漏补缺。
杜如晦补充道:“乱世当用重典,严查中饱私囊之徒,不可使朝中下发救灾粮,到百姓手中的十不存一。”
房谋杜断二人配合无间。
民部尚书戴胄哭哭诉起来,“可去年才遭旱灾,天下粮库吃紧,怕一时难以凑齐!”
“天下不能乱,且定要尽快,迟早生乱!”李世民强调道。
戴胄莫敢不从,硬着头皮说:“砸锅卖铁臣也定当会凑齐救灾粮!”
“玄龄在京主持全局。监管地方之事便有劳玄成了,朕会派禁军协助,刑部、大理寺全力配合,如有中饱私囊、贪赃枉法之徒,朕许卿先斩后奏之权!”
李世民三言两语定下基调,提出新的要求,“需找出一个灭虫之策,尽可能多的保下粮食!
不知祐儿养的鸡鸭可否派上用场?”
蝗虫一旦成了规模,往往只能由其自生自灭。
那可就非一城一地之灾祸了,等它们吃尽所到之处的庄稼,便会转往别处。
毕竟蝗虫是天上飞的,人能做的有限,灭虫更是无稽之谈。
不过,现在有了一个新办法——鸡鸭大军。
众人回答:“臣等以为可行,鸡鸭以虫为食乃是天道!”
过往从未有人提出此策,那是因为之前没那么多鸡鸭。
李祐让一切成为了现实!
他几个月不遗余力的发展,养鸡场中数十万只是有的。
只是……
说到这个,众人回头一看,发现李祐已经离开了。
而李世民谈及此事,脸上极为精彩,他也有足够的肚量,不会因面子而耽误正事。
朝廷机器迅速运作起来,第一条政令发下去——京兆府立刻抢收夏粮!
赶在蝗灾前,把粮食抢收回来。
太极殿热火朝天,一道道政令下达,抢粮、救灾,灭虫!
……
李世民及朝中大佬谈要事,没人关注的李祐,他则悄悄出了太极殿。
去往后宫的路上,获得自由的李祐,反而一身轻松。
今后他只为自己活,要活出精彩……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屋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过,生于帝王之家,李祐身份决定了他很难独善其身。
故而必须早做准备……
需要积攒力量,能够有朝局动荡中生存的资本。当然也要留有后手,倘若当真避无可避,得有掀桌子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