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写作精讲:方法、步骤及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做好调查研究的五个关键点

既然调查研究如此重要,有关要求也做了安排与部署,笔者便梳理了做好调查研究的关键点。

一、选题要到位,既要“大”,也要“小”

调研报告选题就是要确定一个研究的主题。“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一首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即主旋律。主题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对于调研工作,主题就是调研报告的“灵魂”“龙头”,决定着调研工作的总方向、总水平,它对整个调研工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选好调研主题,是做好调研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选题到位,调研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主题选准确的标准是,看调研工作是否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从这一点出发,选题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直面发展中存在的“硬骨头”,紧盯群众生产生活的揪心事、烦恼事,并进行解剖、分析、研究,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思路、有办法的调研成果。这样的选题才会“一碰就响”,取得好的效果。

那么,调研主题如何确定呢?

从宏观上来讲,确定调研主题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时效性原则。时效是调研的价值体现。它是指主题适时有效,时机恰到好处。“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因此调研人员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紧紧围绕领导的所思、所想、所急选题,开展适度超前的调研,以迅速摸清情况,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二是需要性原则。需要是调研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根据客观需要来决定是否调研或调研什么。一般说来,有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技术方案的需要,有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需要,有推动工作的需要,等等。同时,要注意抓住那些带有一定苗头的倾向性问题,抓住那些当务之急、当务之重的问题,去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三是创造性原则。创新是调研的活力源泉。不能简单重复别人早已做过的调研,无论从未做过的首创性课题,外地做过、本地尚未做过的移植性课题,过去做过、现在尚未做过的追踪性课题,还是从新角度、新侧面去研究老问题的扩展性课题等,都要有一定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给人以耳目一新、不同凡响之感。四是可行性原则。可行是调研成功的关键。开展的调研必须与我们自己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实践经验,以及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条件相适应,与客观事物的成熟程度和调查对象的回答能力、合作意愿,以及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相符合,只有这种相适应、相符合的调研,才有可能圆满完成。

从微观上来讲,可以结合实际从以下四个角度确定调研主题:一是选择事关全局的崭新情况和重大问题;二是居于本单位本部门中心地位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三是为群众、职工所注意的最迫切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四是上级单位下达的重点调研课题。

选准选好调研主题要选大中见小的题或小中见大的题。大中见小,即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选题;小中见大,就是开小口,像打井一样往纵深挖掘,不见清泉不罢休,要善于抓住那些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忌破皮即止、泛而不深。

二、调查要做到位,既要“真”,也要“实”

什么是“真”?“真”就是“真实客观”。什么是“实”?“实”就是“实事求是”。关于“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统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调研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概括起来,要做到“四个”不唯:一是不唯上,不能为了迎合某领导人的意图而不顾客观事实、胡编乱造,更不能因为某些顾虑或压力而不敢反映真实情况,甚至弄虚作假、歪曲客观事实;二是不唯书,不能将书本知识或已有政策作为教条对待,为书本上已有的结论所禁锢,而不尊重活生生的现实;三是不唯众,勇于独立思考,不要随大流或人云亦云,不能为多数人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看法所左右;四是不唯己,不能自己先入为主、以自己固化的看法为转移,要敢于否定自己的不符合实际的观点。一句话,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尊重事实,崇尚实践,坚决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以符合客观事实为准,不迁就,不动摇,不隐瞒,如实反映真实情况,视实事求是为调查研究的生命线。

在正式开始调查前,为提高调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拟好调查提纲,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调查过程中,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如运用报表统计法、会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方法),去获得真实的情况,掌握真实的数据。同时,数字技术、网络平台、大数据等收集资料、汇聚民意的新手段在互联网时代也被广泛运用。

1. 报表统计法

报表统计法是常用、有效的一种调查方法,通过设计制作表格,收集相关数据,达到掌握工作情况的目的。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比较固定,因此可以通过报表分析出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报表统计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有效地了解工作情况,方法简便,效率较高;缺点是不能掌握具体的工作事例,调查缺乏深度和实感。因此,工作中要防止报表统计过多过滥、随便下发名目繁多的报表,避免增加基层工作负担、滋长官僚主义习气。

2. 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通过召集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同志,采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某些问题的情况和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让他们提出建设性意见。会议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多个方面的情况,还能通过讨论产生思想碰撞,促进调研深入,工作效率较高;缺点是调查缺乏现场真实性,调查质量受调查对象影响较大。会议调查法的关键是要选好参会人员,让有观点、有想法、了解具体情况的同志参加座谈。

3. 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现场观察调研,收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调查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考察正在发生的经济或社会现象的一种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的优点是调查较为深入,调查人员能够在实地直接感受客观对象,能够了解真实具体的情况,所获取的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缺点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调查面较小。实地调查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与外部的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4. 查阅资料法

查阅资料法是围绕调研主题,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广泛获取调研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查阅资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借鉴参考相关信息,便于启发、开拓思路,方法较为简便;缺点是所获取的大多是第二手资料,会受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条件和撰写者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采用查阅资料法要注意避免观点先入为主、不重视现实材料,甚至抄袭他人文献等行为。

5. 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通过走访不同的人群、对象来获取调研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调查法的优点是获得的信息准确性较高,访谈互动中往往能够获得更有价值的材料,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了解;缺点是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不易大规模开展,问题不能匿名,获得的材料、事实和数据一般都需要检验、查证或核实。访谈调查法多用于对一些专家、学者、领导等重点对象的调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访谈调查法已扩展到电话访谈、线上交流等间接的访谈方式。

6.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统一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并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一种调查方法,也称“书面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调查面广、信息量大、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等;同时问卷调查具有匿名性,有利于调查敏感和尖锐问题,有利于调查对象倾吐自己的真实情况、想法和感受。其缺点是只适用于对调查对象的认识、反映的内容及所了解情况的调查,并且调查对象的配合度对调查的真实性影响较大,同时只能获得书面信息,缺乏生动性、具体性。

7. 网络调查法

网络调查法是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参与人群多、数据采集简单、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互联网是一个超大信息库,可搜索收集大量信息资料,同时可利用网络开展问卷、专家访谈、视频会议、综合分析等调查,由于网络具有即时、交互、远程、便利等特性,因此目前网络调查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网络调查法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调查方法。

8. 大数据调查法

大数据调查法是指通过多渠道收集海量数据,抓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精准画像,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剖析典型案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共性、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的一种调查方法。现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所以,笔者这里重点介绍如何应用大数据来开展调查。一是数据收集与整理。大数据分析,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在数据分析领域,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数据,包括数据挖掘、网络爬虫、调查问卷等。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如重复数据、错误数据等。同时,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以达到方便分析和应用的目的。二是数据分析与展示。在进行大数据分析时,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通过自动化的算法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的技术。机器学习是通过训练算法,使其从样本中学习规律,再应用到未知的数据中的技术。数据可视化是指将数据通过一些图表、图像等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以便于理解和分析。三是数据的学习与应用。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它是通过多层次的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更为精准的数据分析。在具体应用中,深度学习可以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等领域。例如,在智能推荐系统中,深度学习可以基于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为调查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结论。

以上介绍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使用时,并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互相交错运用的。因此,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灵活运用以上方法。

三、研究要到位,既要“深”,也要“准”

调查获取的素材,不能简单堆砌、直接使用,要深入“研究”。所谓“研究”,就是要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优点与缺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从事物的相互关联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事物认识的较高级阶段。最早“Research”一词源自古法语,意思是彻底检查。《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①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②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研究必须从大局着手,瞄准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坚持“小中见大”“点面结合”,精研、深思、细悟,揭示规律、把握本质,提出有质量、有见地、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常说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是指对调查中掌握的材料和现象进行深刻分析。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组织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参加讨论,营造各持己见的风气,集中集体智慧,最终形成接地气、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要注意更新手段,学会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从而使得出的研究结论更加符合实际。要提炼规律问题,调研人员必须对调查材料开展综合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发现事情发生的必然性。

在研究时,要正确估计问题的代表性,防止以偏概全;正确分析和综合,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防止停留在对材料的简单堆积和描述上;正确判断问题的性质,防止夸大或缩小问题的轻重程度;善于运用系统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历史、分析现状和预测趋势。

怎样增强调研报告的研究深度?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做法。

一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把握大局、全局。这是拓展研究深度的根本所在,主要是弄清楚调研的时代背景,凸显时代主旋律。二是揭开时代的面纱,抓住本质和规律。这是拓展研究深度的核心。三是注重地情地貌,突出特点特色。这是拓展研究深度的关键。四是聚焦观点提炼,加强材料配套。这是拓展研究深度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章有说服力、感染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调研报告有研究深度。要注重观点的提炼,尤其注意材料与观点配套、材料和材料配套。不论记事说理还是就事论理,都比较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注重论据和论点配套。

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问题的复杂性等因素,以及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不断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目前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常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的差异和变化的方法。单独地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有比较才有鉴别。一经比较(如与历史数据比,与外国、外地、外单位比,与计划要求比),就可以对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等做出判断和评价。所以,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2)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指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例如,评价不同国家经济实力、不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达标进程、企业经济效益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理论来分析社会现象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在调查研究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题中应有之意,是科学调查研究的内在要求。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分类研究法。分类研究法是指调查研究目的及调查研究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按照一定的标志将调查总体内所有的个案(资料)划分为一些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类别,分别归入某一层和组内,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利于对总体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分类研究法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分类到更深刻的本质分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四、报告要到位,既要“快”,也要“明”

调研报告就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书面报告。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写好调研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调研报告编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成果质量的高低和社会作用的大小,影响到制定政策的正确性和工作安排部署的科学性。作为调查研究的成果,调研报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忠于事实,用事实说话,绝不可凭主观想象,凭现成的书本照搬照抄。事实必须真实、具体,切忌抽象、笼统、含混不清。调研报告应明确“解决什么、怎么解决”。注重运用调查中发现的新颖事实,提出一些新观点,形成一些新结论,提供一些新借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调研报告编写的目的。调研报告的文风既要平实简洁,也要生动活泼,不搞“四六句”的老套路,不写“穿鞋戴帽”的官样文章,不做“大而全”的赘述。调研报告是为了回答并解决现实问题而编写的,所以必须讲究时间效果。抓住了时机,调研报告就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如果延误了时间,错过了时机,其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失去应有的作用。

五、落实要到位,既要“细”,也要“好”

调研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调研的终点,最终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才是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根据《方案》,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分为六个步骤:提高认识、制定方案、开展调研、深化研究、解决问题、督查回访。其中,开展调研、深化研究、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全过程中的三个难点,而笔者认为是否能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是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否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调研成果要及时转化,要变成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调研成果的转化必须坚持时效性,坚决杜绝为调研而调研、把“白纸变成废纸”就算完成任务的现象发生。要及时运用多种渠道和形式转化调研成果,通过吸收领导讲话指导问题解决,通过形成政策性文件指导工作。

坚持边调查边研究边落实,开展以“听市场主体、听基层党员、听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问所期所盼、问突出问题、问工作良方”为主要内容的“三听三问”活动,全面掌握第一手情况,梳理形成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对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对属于执行层面“中梗阻”的问题,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推进落实。

不断强化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系统梳理、列出清单,逐一登记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取得成效情况、群众反映情况等,形成党委(党组)调查研究专题报告,同时纳为主题教育总结报告的重要内容。细化完善调研成果转化的方案和措施,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明确阶段目标、时限要求,盯住不放、持续整改,确保一件一件解决到位。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五化”闭环工作法、“总施工图”“分施工图”“回头看”等机制,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成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和行动指南。只有把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实际成效,最终制定出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和措施,才能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人民认可,才是真正做到了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1]这里指20世纪。

[2]现为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