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54个生活日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古人怎么建房

买到了房子,未必能够马上入住,有可能要对房屋进行装修,或者房屋样式不合自己心意,那就得将房子推倒重建。那么古人是怎么建房子的呢?

01

比起毗邻火山、轻松就可获得火山灰做建筑材料的古罗马,古代中国没这么便利的天然条件。但中国古人从来不缺源源不绝的智慧创意:你挖火山灰,我就烧石灰!

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期的遗址里,就有使用“白灰面”的痕迹。商周时期的建筑遗址里,也常见石灰材料出土。《左传》记载过一种“蜃灰”,是用蛤壳烧制而成的石灰,加固建筑的效果非常好。

到了大一统的秦汉时期,蜃灰的应用就更加广泛了。周朝时只有修宫殿陵墓才会用上蜃灰,而著名的“秦直道”,每一寸路都是用蜃灰加黄黏土修筑的。这张四通八达的古代中国道路网,就是以这种古代版的“石灰”技术铺就。秦汉的巍峨宫殿,更是常用石灰加猪血、料姜石抹成,具有暗红色外观及良好的加固效果,且有防潮功能。

02

西汉时期,一种加固效果更好的新石灰材料也应运而生,这就是三合土。这种材料是把石灰、黏土和沙子加上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就成了中国古代版的“混凝土”。

到了战火纷飞的魏晋十六国时期,三合土在军事建筑领域已是大受欢迎,大夏政权雄踞漠北的“统万城”就是三合土建筑材料的杰作。在其荒废数百年后的宋朝,科学家沈括造访这座坚城时,依然震惊于其牢固程度:“赫连城(统万城)紧密如石!”

不过这种牢固的三合土缺点也十分明显。它的颗粒还是太过粗糙,黏合度也相对有限,加固程度比起现代水泥混凝土来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南北朝时期,另一种更强大的“中国石灰”脱颖而出,这就是糯米灰浆。

03

糯米灰浆是传统三合土的升级版。工匠们把糯米煮烂以后,将浆汁倒入三合土里,再加上阳桃藤汁混合,就成了加固作用更强的糯米灰浆。20世纪中外诸多学者们的测试报告称,这种诞生于近1500年前的古代建筑材料,其坚固性不但领跑古代世界,甚至堪比现代水泥。

当然,这种性能强大的糯米灰浆成本也十分高昂,在其刚诞生的南北朝时期,也只是用来修葺贵族陵墓。到了隋唐时期,才开始用来修桥建庙。唐朝的开元寺就是用糯米灰浆加固的,历经千年屹立不倒。而建于唐朝的泉州古塔,也是以糯米灰浆灌注的地基,扛住了7.5级的地震。不过,当时糯米灰浆还是太金贵,只有重大工程才会用上。

到了农业生产更发达的明清时期,拜突飞猛进的稻米产量所赐,糯米灰浆的应用也更广泛。明清许多大城市的城墙都完全用糯米灰浆砌成,如明朝湖北荆州使用糯米灰浆修筑的城墙,至今还有“铁打荆州”的称号。在关乎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上,成本降低后的糯米灰浆更成了重大助力。明朝卢沟桥两岸的大型河堤以及清初浙江余杭大海塘,都是由糯米灰浆打造的,扛住了数百年雨打风吹,至今仍造福当地。

1978年,考古人员在发掘南京徐俌夫妇墓时,糯米灰浆打造的墓室竟让考古队的挖掘机都无可奈何,急得考古队把铁铲钢钎都砸坏了,竟还是动不了墓室分毫。这强大的加固能力,至今依然让人震撼。

人们十分熟悉的北京故宫、明长城甚至承德避暑山庄等名胜古迹,当年在修筑时都是以糯米灰浆来黏合砖石。这强大的加固防护能力,扛过了数百年风雨考验,才把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风貌稳稳呈现在现代人眼前。

04

其实,早在新航路开辟时,中国古代先进的建筑技术就震惊了那些初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欧洲人。16世纪西班牙学者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里就以大段的笔墨,描绘了欧洲人见到明朝建筑后的震撼心情。他称明朝福州的每一座塔楼,都“超过罗马人的任何建筑”,泉州当地的巨型桥梁,更到了“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的地步,中国人的建筑水平,简直“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建筑来”。

17世纪末,沙俄的彼得大帝曾专门派使团来中国,开出诱人的条件想让清政府给沙俄派几个石匠。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学会中国的建筑技术。清朝乾隆年间曾经造访中国的法国学者也对中国古代建筑表示叹服:“我对他们(中国人)的聪慧深为敬佩,我们欧洲人倒似乎显得平拙无奇。”

撑起这骄人成就的,不只是看得见的秦砖汉瓦雕梁画栋,更有这隐藏的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建筑材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