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3X技术探索可持续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什么是真正的富裕

经济增长与社会繁荣、个人福祉并不一定成正比,这一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日本在“二战”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经济高速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几乎在同一时期,经济学家理查德·A.伊斯特林(Richard A.Easterlin)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论”,他认为经济增长超过了某条线之后,与个人幸福感不再成正比(如图1-2)。在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达到顶峰时,经济学家晖峻淑子根据她在德国的生活经历,对日本的经济至上主义提出了质疑。她的著作《何为富裕》成为当时广受欢迎的畅销书。

图1-2 伊斯特林悖论

晖峻淑子在书中这样描写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社会现实:

现在驱动我们向前走的时代精神是金钱至上主义和效率至上主义,它们从何而来呢?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断被加速,时代不允许我们停下来歇口气。人们或许产生了错觉,认为这种生活才是富裕。

高效竞争的社会不仅使家人分隔异地,淡漠了亲情和友情,还剥夺了人们思考的时间,我们来不及去思考人类共同的未来,以及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人们必须成为一名企业斗士,为经济而战,同时还要自己去想办法应对老年生活和疾病的困扰。

最初,经济活动是为了将人类从饥饿、疾病和长时间工作中解放出来。经济越发达,福祉应该越好。

然而,日本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越富裕,福祉越退步。人们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在发达国家中工作时间最长),成绩好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多机会,自然环境也在不断被破坏。

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否为社会带来经济价值。同样都是为了社会而工作,如果对经济价值贡献较少,那么这个人便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斋藤幸平是一位出生于1987年的经济思想家,他于2020年出版了《人新世的资本论》一书,探讨了“人新世”阶段资本主义的局限性问题。

人们利用现代化来实现经济增长,并许诺这可以带来繁荣富裕的生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经济增长正在破坏人类繁荣的根基。“人新世”的环境危机已经揭示出了这一事实。

即使气候发生剧变,超级富豪仍然可以过着自由放纵的生活。但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却遭到破坏,不得不想尽办法生存下去。

资本主义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发展,创造了物质丰富的社会。很多人都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不可否认,资本主义的确有其优越的一面。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必须追问:“对于我们这些占人口99%的普通人来说,给我们带来贫困危机的,难道不也正是资本主义吗?”

即使是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也很难在曼哈顿生活,光是高昂的房租也足以让他们劳累致死。个体经营者几乎不可能在纽约或伦敦市中心开店,这样的机会只留给大资本家。

这真的叫富裕吗?答案是否定的。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种贫困。是的,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制造贫困的社会体系。

无论晖峻淑子还是斋藤幸平,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过去30年全球化进程下的社会,不同点是前者关注的是日本社会,而后者关注的则是国际社会。尽管关注对象有所区别,但他们的问题意识却都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共通性。

在强势的经济发展理论之下,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相关的技术创新,都成为提高社会繁荣和人类价值的有效手段,人们自然也认可了此类企业的存在。但是,人类的价值并非只能还原为生产性价值。感受自然、品味文化、享受人生,以及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相互包容、感恩、关爱、尊重,这些难道不是最普遍的、本质的人性吗?

从这一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只是致富的一种手段,它能够从多个方面影响人类和社会,包括产生贫富差距、生命伦理问题等。

什么是真正的富裕,如何实现“人的”富裕?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如果现在我们人类不发挥智慧,拿出技术和社群这两大法宝,直面问题,认真解决问题,那么就无法创造出适合百亿人口、百岁人生时代的新未来。

本书致力于为人类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实现美好的理想未来,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富裕”进行重新定义。因为如果不这样做,而是继续沿用既有理论推进技术与社群发展的话,我们恐怕无法对未来做出正确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