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回应,让孩子善于表达
当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跟我们一起探索书中世界时,他们可能会去关注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点,也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疑问。面对孩子的各种“天问”,我们也许一时也不会有答案,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父母对他们及时的回应。
父母对宝宝的回应,对于孩子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在宝宝牙牙学语的阶段,他们“啊呜啊呜”地说话,我们给予同样的回应,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也能让他们学会社交的方式,就是一人一句,轮流说话。
在他们进入图片期,开始识物、积累词汇时,提高他们词汇量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以他们的注意力为中心的共同关注。比如说孩子正在看着书中的一只鸟时,我们回应他们“哦,在看的这个动物是‘鸟’”。孩子对于“鸟”这个词的印象会比较深刻,相比孩子在看小猫的时候,我们来告诉他们什么是“鸟”,前者能让宝宝更快地理解和记忆“鸟”这个词。
在宝宝进入“故事期”以后,他们可能会对故事情节或者图画细节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疑问都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父母给孩子的认真回答,都是最好的回答。而那些我们也不知道的问题,更是我们跟孩子一起探索、点燃孩子自主学习兴趣的好机会。如何提问和互动,能让孩子渐渐爱上自主阅读和学习,我们会在后面讲到。
希望各位家长注意的是,及时的回应并不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因为好的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和回应孩子,也要帮孩子设立目标、对他们有要求。
儿童心理学上把我们与孩子互动的方式称为一个家庭的“教养风格”。按照我们对孩子的回应程度和要求严格程度,教养风格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权威型”和“忽略型”,这个模型被称为“鲍姆林德模型”(见表1-2)。
鲍姆林德和后来的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权威型”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更愿意探索,在学习上会更有独立性,做事上也会更有自主性和掌控感。构建“权威型”家庭,需要父母既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要求,坚持标准,同时又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回应。这样孩子会有比较强的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望。因此我们在亲子共读乃至生活中,都应该对孩子有期望、有要求,同时也要让他们理解我们的要求和制定一些标准的理由,鼓励他们跟我们有更多的沟通。
在与“权威型”家庭相对应的其他教养风格中,“专制型”疏于对孩子的关注和回应,则可能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丧失自主阅读和学习的兴趣。“放任型”则因为对孩子没有要求和期待,会让孩子丧失一部分自控和自我探索的能力。
所以,在亲子共读中,我们要有一定目的性地引导孩子,给他们自己探索和学习的空间,同时给予他们及时的回应,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