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金融开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动的结构分析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计算方法,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国际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变化均会对RII指标产生影响。10年来,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全面铺开,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交易更加活跃,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巩固,RII指数及其结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特征。

1.2.1 贸易项下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前行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起点与基础。自2009年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累计突破38万亿元。2018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规模为5.11万亿元,同比增长18%(见图1-2)。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3.66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金额1.45万亿元,分别增长11.9%和33.0%。截至2018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全球占比为2.05%,较上年提高15.34%,较2010年年初增长了逾52倍。

图1-2 2010-2018年各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及全球占比

10年来,经常项下人民币使用不断增长,并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使用逐渐成熟。2009年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使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历了政策放开后的井喷式增长与汇率下行压力中的低迷回落,逐步企稳上行。在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人民币使用中获得实惠与便利;在政策上,跨境贸易人民币使用限制基本全线放开,并更加便利化。2018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以及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二是国际贸易人民币使用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与我国贸易规模相比,人民币结算使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仅为12%,远低于美元结算占比;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约为2%,也远低于我国在全球贸易中11%的占比。三是经常项下人民币使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比例由2010年的九一开转变为2018年的七三开。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不断开放,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规模及人民币使用获得快速增长。四是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取得突出进展。近年来,人民币计价结算职能不断拓展,“上海金”、人民币铁矿石、人民币原油期货等相继挂牌交易。随着大宗商品供求格局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变化,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使用交易中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专栏1-2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召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以30万亿元的进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增速3%,实现逆势增长。当前,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已实现高度融合。但是,近几年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势力抬头,特别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贸易战,对全球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顺应发展需求,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无疑是必然且必要的,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作为世界首个进出口主题博览会,此次博览会成果斐然,首次举办便已成功跻身全球10大商业展会,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程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参展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达172个,参展企业共计3600多家,成交额高达578亿美元。目前,在习近平总书记“年年办下去”的明确指示下,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筹办已提上日程,我国将总结经验、健全机制、全面统筹、提前规划,将进博会打造成为具备可持续性、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盛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促进全球政治、文化、经济交流融合的重要载体。进博会的召开极大限度地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博会不是一般性的会展。“开放”将是进博会始终坚持的要义。进博会的举办与延续,将成为增强世界各国之间政治、文化、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增长极,进博会不仅仅是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也体现了中国对于推进全球发展、优化全球贸易环境的大国担当。进博会是我国继“一带一路”之后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是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的平台。我国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对于建设贸易自由、合作共赢、普惠互利的贸易环境的决心与信念,而此次展会对全球各国的国际贸易产生的长久影响及辐射带动效应,必将在实现资源整合、打破贸易壁垒、推动现代化经济体制建设上,产生强大且可持续的推动力。进博会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与影响,将有力地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创造机会。

1.2.2 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国际化日益活跃

10年来,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取得了突出进展,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使用更加活跃。一方面,国际金融计价交易成为RII增长的重要动力。2018年四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为4.90%,较10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见图1-3)。另一方面,国际金融计价交易对于市场反应敏感,也成为RII波动的主要来源。随着国内外环境及价格变化,直接投资、国际信贷领域人民币使用季度变动较大,呈现一定的季节特征。

图1-3 2010-2018年各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

1.人民币直接投资高速增长后回归理性

人民币直接投资由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ODI)和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FDI)两部分构成。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后,2011年中国先后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人民币ODI和人民币FDI相继启航,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迈出重要的一步。随着中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人民币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累计规模达11.06万亿元。2018年,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为2.66万亿元(见图1-4),同比增长62.8%,较2011年增长了23倍。

图1-4 2010-2018年各季度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及占比

纵观发展历程,人民币直接投资逆势上升。在保护主义上升、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2018年全球直接投资持续萎缩,跌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低水平,中国人民币直接投资却实现逆势攀升。这既源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稳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准入逐步放宽,对外资吸引力增强,也源于中资企业快速成长,“走出去”参与全球价值链。根据《201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国位居第14位,在熟练劳动力、经济活力、积极开放的态度、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以及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吸引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带动了人民币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同时,人民币直接投资的双向结构发生转变。随着人民币ODI快速增长,直接投资中流入与流出比例从2011年的8:2转变为2018年的7:3,中国正在向人民币双向投资大国迈进。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在汇率贬值预期、资本外流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一轮盲目扩张;2017年至2018年,随着政策引导与管理,人民币直接投资增长摆脱虚高,逐渐回归到理性稳健水平。

2.人民币国际存贷款规模止跌企稳

人民币国际存贷款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一定规模的资金池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具有积极作用。截至2018年年末,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为0.60%,与上年年末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见图1-5)。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贷款金额同比增长14.8%,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同比下降约1.0%。

图1-5 2010-2018年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

10年来,人民币国际存贷款规模变化与RII总体历程保持一致,也经历了初期扩张、迅猛增长、低迷萎缩和企稳向好四个阶段。2009年至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套利套汇交易活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不断扩张,一度超过2万亿元峰值。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动及预期趋于下行,在岸离岸汇差、利差收窄,中国资本流动管理趋严,致使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持续萎缩,挤出“水份”,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底部深度调整。2018年,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止跌企稳,但不同市场表现各异,伦敦成绩十分亮眼,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韩国实现回升,中国台湾、新加坡仍有所下降。

3.人民币国际债券使用冲高回落

债券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债券市场的比重份额是衡量一国货币国际使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尽管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加速开放,熊猫债取得突出发展,但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显著萎缩。10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债券市场中的体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冲高回落。截至2018年年末,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余额为1075.49亿美元,全球占比为0.44%,较2015年年末的0.59%的峰值下降0.15个百分点(见图1-6)。

图1-6 2010-2018年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余额全球占比

1.2.3 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不断巩固

加入SDR以来,全球人民币官方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四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达2027.9亿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1.89%(见图1-7),先后超过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创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德国、法国、俄罗斯等诸多经济体增持人民币储备,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显著上升。在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信任和认可下,人民币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获得进一步的实质性确认。

图1-7 人民币储备全球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