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百家简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韩愈·伯夷颂

【题解】

伯夷,与叔齐并称。二人为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孤竹君遗命立次子叔齐为继承者,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两人曾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山里。事见《孟子·万章下》《史记·伯夷列传》。传统社会里视之为高尚守节的典型。

韩愈此篇的主旨,也在于极力颂扬伯夷、叔齐的义举。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注释】

①特立独行:有独特见地和操守而不随波逐流。《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世治不轻,世治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②适:相契合。

③人之是非:一般人的是非论断。

④笃:坚定不移。

【译文】

士子能够秉执独到的见地、操守,不与世浮沉,关键在合于道义,不理会世人的是非论断,这样的人都是豪勇俊杰之士,信仰道德坚定不移,而且了解自己很透彻。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注释】

①非之:非难。

②力行:全力实行。

③亘:终。

④昭:光明显著。

⑤崒(zú):险峻。

⑥巍:高大。

⑦微子:商纣王庶兄,名启。因数谏纣王不听,于是抱祖祭之器逃去。周灭商后,称臣于周,封于宋,延其礼祀。

⑧从:率从。

⑨往攻之:前往攻打殷商。

⑩宗:奉为帝王。

⑪不顾:不回头。

【译文】

一家人非难他,仍旧全力实行而不动摇的人就很少了;等到一国一州的人非难他,却还全力实行而不动摇的人,大概天下也只是一人而已了;假若举世都非难他而能全力实行而不动摇的,那要千百年才有一个人而已吧!像伯夷这样,是天地之间、万世以来,不顾念世俗议论的人。他的光辉啊,日月都比不上他亮洁;他的险峻啊,泰山都比不上他高耸;他的博大啊,天地都难以容纳!正值殷商灭亡,周代兴起,微子虽称贤,所能做的也只是怀抱祭器而去;武王、周公是圣人,率领天下贤士与诸侯前往攻打殷商,不曾听说有反对责难的人。那伯夷、叔齐,偏偏认为不可为之。殷被灭除,天下宗奉周朝,那二人偏偏以食周粟为耻,宁肯饿死也不回头。从这来说,难道是有所求才如此做吗?是信仰道德笃定,了解自己透彻的缘故!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举世非之而不惑,乃退之生平制行作文宗指,此自况之文也。

【注释】

①一凡:一旦。

②沮:阻止,打击。

③彼:谓伯夷、叔齐。独:难道。

④虽然:即便如此。谓二子不顾念世俗。

⑤微:没有。

⑥接迹:连续出现。此句指若无二人立道义之标准,后代乱臣贼子会更多。

【译文】

当代所谓士子,一旦人们称颂他,就自以为了不起;一旦人们打击他,就以为自己不行了。莫非只有圣人才能坚定地持守自己的立场?圣人,是万世的标准、榜样。我因此说:像伯夷这样的人,特立独行,是天地之间、万世以来最能坚持自己立场的人!假使没有这两个人超离于常人观念的道德榜样,乱臣贼子怕要在后世当中接连出现了。全世界的人非议他而不迷失,是韩愈行为和作文的宗旨,这是一篇自比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