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夜颂“三字经”,为难外公
我三岁时,正值一九五八年。是接受早期教育的良好时机。
外公经常在外走村串户,接触的人多,阅历丰富,相对他人,更懂得如何育人,他把我列为悉心培育的良好苗子。
每当夜幕降临,外公外婆就带着我上床,我睡在床里边,靠着墙壁,外公就对我进行教育。外公对“三字经”倒背如流,意义理解非常透彻,然而他把“三字经”作为我的启蒙教育蓝本,在黑天瞎火的夜里,他领念一句,我跟读一句。
那时没电灯,只有洋油灯,中国不产油,油是从国外进来的,很贵,非点燃油灯时就一定不会点。洋油灯制作简单,就是一个废弃的烂碗,里面盛着煤油,再放一根灯芯草的芯,吸满油,点燃就行了,有时风大了,灯会被吹灭,亮不了。
外公家不富裕,房子都建不起。房子很小,就一间,土砖屋,南北朝向,冬天的寒风都可以从墙缝钻进屋里,让人冻得瑟瑟发抖。房间摆设紧凑,房里北向右边砌了一个土砖灶,用来烧柴火,煮饭炒菜。房里北向左边摆了一个案板,用来切菜和堆放碗筷。房里南向地面用黄泥抖成一个圆圆的烤火炉,冬天,来人来客,围坐一起,谈家常,议闲事。房子中间安放一张床,床另一头放了一个尿桶,有时尿桶满了,臭气熏人,我小时候习惯了,没嗅到尿臭气,还睡不着。
在那间小小屋里,每天夜里都会有一老一小的声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
外公领读一遍后,又详细讲解意义。
当说到“融四岁,能让梨”时,我突然问到,外公你那天与你的表哥争牛犁田,怎么不让。外公一时竟哑口无言。
那年代,田多牛少,谁杀了一头牛,不得了,比杀人犯法还要严重,若冬天冻死一头牛,小孩高兴得跳起来,有牛肉吃,大人们气得不行,有的大人还在流泪,没牛犁田,就种不下稻谷,也就没饭吃。
那一天,乡亲们忙于春耕,外公也不例外,种了几亩田,需要耕地,到牛栏去牵牛,外公的表哥也在牵牛,两人为争着用牛闹得面红耳赤。因为外公过几天有邀,别人请他去吹吹打打,迎亲闹喜。如果这天不能把耕地翻转,再过几天就会延误播种时机,所以外公当然不让。
外公正在沉思我的问话,脑海尽是牵牛不愉快的情节。
外公沉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又追问了一下,外公长长叹了一口气,还是沉默,然而埋藏他心里的痛苦又有谁知道。
我偎依在外公怀里,闭着眼睛,等待着外公的回答,屋里的猫在吗咪吗咪低声嗡叫,公鸡已经开始一更打鸣,我没有等到外公的回答就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