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聪明与智慧
我一直觉得刘丹是个特别聪明的人。
聪明的特征是:
1.如果不是互惠互利,绝不委托朋友办事。
2.绝不让朋友评价自己的作品。
尤其是后者。
作品其实就是自己家的小孩,对方说“好看”大抵只是客套,说“不好看”……那还能继续做朋友吗?这么高风险低回报的事,聪明人肯定是不会做的。
但刘丹却偏偏要给我看这个“孩子”,不但要评价,还得白纸黑字地写下来。这个不智之举令她的聪明人设瞬间崩塌,也让我倒吸一口凉气:糟了,这下要做真的朋友了!
初见刘丹时,她挑染着一头紫色的短发,满脸都是知情识趣的模样。但这根本迷惑不了我,因为我对这类人的气味特别熟悉——瞧瞧那狡黠不屑的小眼神,再听听那似褒实贬的小挑衅,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不嫌事儿大的“作死”倾向……就像我。
是的,我跟她在本质上算是同类,我们都会忍不住将人性的幽微之处无限放大,并下意识地去挖掘“背后的真相”。只是刘丹比我要社会多了,她见识乃至操持过各种大场面,从来都是以“顾全大局”为第一序位。
而这也正是我跟她的距离所在。
没错,我总觉得刘丹太聪明了,她总是进退有据、算无遗策,你可以说她是个成功的经理人、运营者或策划师,但很少能看到属于她自己的那份真性情。虽然在一些特殊的片刻,我觉得她几乎就要卸下战甲了,但一转头间,“大局观”又会习惯性地占据上风。
这可能就是“精神敏感者”的宿命吧,生活那么粗粝,容不得豌豆公主一般的娇嫩,所以只能随身穿着厚厚的壳。
然而在拿到这本书的样稿时,我竟偷偷地舒了一口气,喔,原来刘丹并没有系统脱敏,在那个硬邦邦的社会面具下面,还藏着这么多细腻柔软的小触手……只不过我还想跟刘丹继续做朋友,所以不会去评价作品本身的好坏美丑,我只会说:这个孩子,是活的。
活着其实是多么的难啊,我们终其一生努力学习为自己打造“聪明”的外壳,却对脆弱的智慧视而不见。但聪明是用来防御和作战的,只有智慧才能融合彼此。
由此,我很荣幸能见证刘丹这个“活生生”的孩子面世,更高兴的是,我们正在将那份坚硬的社交关系,转化为脆弱不堪的友情。希望刘丹能一直保护着这份“活性”,心理学上叫“幼化持续状态”,抖音里叫“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祝大卖。
丁锐 作家、死亡体验馆创始人
2020年10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