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游与论学:王阳明弟子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选取孙蒙泉为中心来考察王阳明弟子的原因

孙蒙泉本是“王学中坚”钱明先生首先将孙蒙泉确定为“王学中坚”,可参看钱先生的论文《被遗忘的王学中坚——明代思想家孙应奎》,载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7月第4期。,在阳明学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堪称“大儒”“宗师”。他曾获亲炙于阳明,尤为难得地被接引至天泉楼,手授《传习录》,并讲解经文。明、清后世祭祀阳明弟子,孙蒙泉位于前列,进入姚江书院的《祀典》,还被列入余姚的乡贤祠。著名阳明后学蔡汝楠尊称其为“今文宗”,推崇备至。两度担任明代内阁首辅的赵志皋,更推孙蒙泉为“士民山斗”。钱明先生最早有专篇论文《被遗忘的王学中坚——明代思想家孙应奎》对孙蒙泉生平事迹与学术思想进行了开创性的考述,且在专著《浙中王学研究》中将其列入“浙中王门的实学形态”。

通过令名不彰弟子的交游与论学,来看阳明学派的社交关系网络、良知学思想演进脉络,这是以往未有展开的尝试,也是一种带来知识发现的新视角。孙蒙泉为官有“直声”,先后任职于山东、河南、湖南等地,累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他结识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阳明弟子、后学。而且在他们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孙蒙泉以书信、诗歌、会讲等多种方式,交流切磋良知学思想。也正是在这样的互动背景下,我们得以考察孙蒙泉与其他王阳明弟子的异同之处,比较分析他们究竟是如何传播阳明学、发展良知学的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从令名不彰的视角,发掘出孙蒙泉这样一位颇具代表性的“王学中坚”人物,能够扩大和深化我们对王阳明弟子群体的认知。拔出萝卜也带出泥,考察孙蒙泉交游与论学情况,也就顺带梳理出一大批知名或不太知名的阳明弟子、后学。然后再以比较视角,对标孙蒙泉,分析他们各自为阳明学的传播、良知学的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并进一步探讨阳明学派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