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202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互联网整体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接入环境持续优化,国际出口带宽迅速提升

2020 年我国 IPv6 建设成果显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相关统计数据[1],截至 2020年年底我国 IPv6地址数量为 57634块(32),较 2019年年底增长13.3%。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为4198万个。其中,“.CN”域名数量为 1897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45.2%,新通用顶级域名(New GTLD)数量为 745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17.7%。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 10.98 太比特每秒(Tbps),其中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技网国际出口带宽分别约为 10.72Tbps、0.15Tbps 及 0.11Tbps,合计总带宽相较于 2019 年年底增长约 30.4%。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统计数据,截至 2020年年底,我国 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 89.9%,光纤接入用户规模达 4.54 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 93.9%,较 2019 年年底提升 1个百分点;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 11.36亿户,较2019 年年底增加 1.08 亿户,其中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 18.5%、18.3%及 22.1%。

二、互联网普及率平稳增长,手机网民比例持续增高

截至 2020年年底,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达到 9.89亿,互联网普及率首次超过 70%,见表 2-1,相较于 2020年 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 67%,增长超过 3个百分点,我国网民普及率处于缓慢、平稳增长阶段。上网时长方面,受 2020 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突增至 30.8小时,相较于 2019年 6月增长 2.9小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有序推进,2020年 6月及 12月,人均每周上网时长显著下降,分别约为 28小时和 26.2小时。近年来,我国信息惠民、为民政策加速推进,4G、5G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深入广泛部署,手机智能终端渗透率不断提升,我国手机网民所占总网民比例自 2019年 6 月超过 99%,截至 2020 年年底,手机网民比例已升至 99.7%,接近饱和,相比较之下,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上网比例有所下降。在网民结构分布层面,2020 年年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超过 3亿人,相较于 2020年 6月增加 2400万人,城镇与农村网民比例由 2.29:1变为 2.19:1。

表 2-1 我国网民规模及普及率情况

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赛迪智库整理。

三、创新技术基础不断涌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0 年我国电子商务产业总体运行态势向好,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 34.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3%,2020年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跨境电子商务方面,2020年我国新增雄安、天水、中山、江门等 46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1.69 万亿元,增长 31.1%。2020 年,我国量子科技、“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发展不断涌现,2020年 10月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随着量子科技成为全球 ICT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聚焦点,我国在政策布局、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与配套等方面均在加速推进。根据中国互联网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 7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到 4000万台(套)。“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速,2020年 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提出加强“5G+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攻关、加快融合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网络技术和产品部署实施、打造 5个内网建设改造公共服务平台、遴选 10个重点行业、挖掘 20个典型应用场景等 10项重点任务。

四、融合应用场景持续丰富,网络扶贫发展成效显著

“互联网+”教育、医疗、远程办公等融合应用场景持续丰富,线上行业发展进入重要机遇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 3 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激增,超过 4.23 万人,相比较于 2019 年 6 月增长约46.8%,随着疫情得以控制,2020年年底用户规模下降至 3.41万人;2020年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突破 2亿人,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加速推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截至 2020年 10月底,我国已有超过 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络覆盖全部地级市;截至 2020 年年底,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达到 3.46亿人,相较于 2020年 6月增长近 1.5亿人,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下半年我国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远程办公应用功能逐步丰富,各大企业也逐步建立、完善远程办公机制。电商直播方面,2020 年淘宝、拼多多、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蓬勃发展,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 6.17亿人,相较于 2019年 6月增长 1.84亿人,占网民整体使用率大幅提升 11.7%。在国家各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的政策指导下,我国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其中截至 2020 年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 832 个贫困县全覆盖,“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宣传”网上观看比例近 54%,“直播+”农产品电商新业态在农村地区加速延伸发展。

五、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速,政务服务能力持续升级

2020 年,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切实提升群众与企业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服务支撑。截至 2020年 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 8.43亿人,较 2020年 3月增长 1.50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5.3%。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 0.7948,排名从 2018 年的第 65 位提升至第 45 位,取得历史新高,其中在线服务指数由全球第 34 位跃升至第 9 位,迈入全球领先行列。各类政府机构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线上化,服务种类及人次均有显著提升;各地区各级政府“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区通办”渐成趋势,广东“粤省事”“粤商通”、浙江“浙政钉”“浙里办”等数字政府相关应用陆续推出,“掌上办”“指尖办”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标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总量超过 8亿人,依托该平台,全国累计近 9亿人申领“防疫健康码”,使用次数超过 400 亿人次,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行”,大数据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作用凸显。2020年,全国各地区、部门“一网通办”能力持续提升,集约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失业登记等近 50 项“跨省通办”高频事项和190多项在线办理服务持续接入,有效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截至 2020年 12月,国家平台累计向地方部门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 500余亿次,电子证照共享服务超过 4.4亿次,加速数据交换服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