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说:清北学霸高分学习法·初中生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初中生物联系生活的实例

在我们初中所学习的生物知识中,有许多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例。在这里,我举出3个例子,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光合作用

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到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质中的这个过程,就叫作光合作用。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有利于维持整个地球的碳——氧平衡。

这是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那么大家想想,光合作用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如今,全世界面临着气候危机、粮食危机,它们其实都和光合作用有关。

第一,气候危机。因为温室效应,地球的气温逐年升高,带来了洪水、物种灭亡、虫灾等一系列问题;而温室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打破了碳——氧平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过量的二氧化碳一方面源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另一方面是因为乱砍滥伐树木,使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第二,粮食危机。当前地球上的耕地数量难以增加,但人口在逐年增加。因此,如果要解决粮食危机,势必要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生产量,或者运用科技手段将本不适合生产粮食的环境变成适合生产粮食的环境。现在有很多地方有塑料大棚,各位同学应该都见过或者有所耳闻。其实,塑料大棚正是应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透过温室采光材料进入温室后,使室内地温和气温升高而转化为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又被温室覆盖材料阻隔在内,从而使热量聚集,达到反季节培育作物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因而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温室效应好的一面可以为人类解决一些难题,但温室效应不好的一面则可能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生物圈

我们在初中学习生物时,接触到了“生物圈”这一概念。其实,生物圈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观察周边的农田、公园等,它们都是一个个小型生态系统。在公园的池塘中,小型藻类—虾/蟹—鱼—食鱼的鸟类会形成一个食物链。此外,捕食、竞争、寄生、共生、互惠等现象,在我们周围的生物圈中都非常常见。同学们可能很少有种地这样的经历,但是我们都学过陶渊明写的《归园田居》,里面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就体现了“草”与“豆苗”之间的竞争关系。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拿着笔记本、照相机,邀约三五好友去公园里踏青、去田野玩耍,顺便记录这些地方的生物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习和了解生态系统。

此外,我们也能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的相互影响。首先,环境是可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比如在沙漠中生活的仙人掌,因为沙漠极度缺水,所以仙人掌的叶子进化成了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是生物对沙漠环境的适应。其次,生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蚯蚓长期生活在土壤中,它们可以疏松土壤,其排出物还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人的基因与遗传

在生物的学习中,基因与遗传是一个重点内容,但是很多同学学起来很吃力,因为他们觉得基因与遗传的知识过于抽象,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难以理解其中的逻辑。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和基因与遗传相关的实例,比如近亲结婚的危害。现在我们都知道近亲结婚是不可取的,这其实就体现了遗传学的原理。其实,即使是看起来正常的、无病症的人,他的身上也带有5~6种隐性遗传的致病基因。如果近亲结婚,夫妻双方有比较多的相同基因,就容易出现双隐性遗传的致病基因“会面”从而变成显性性状的情况,因此他们的后代容易出现各种遗传病。而随机婚配,也就是非近亲结婚,由于夫妻双方无血缘关系,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概率较小,其所携带的隐性遗传的致病基因不同,因此不容易出现双隐性遗传的致病基因“会面”使后代出现遗传病的现象。欧洲历史上十分显赫、统治地域较广的王室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其成员曾分别统治过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德国等国家。可是到了18世纪,这个家族却突然衰落,其原因令人困惑。近年来就有科学家提示,近亲结婚是这个王室家族衰落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有一些整容后变得好看的人,他们所生的小孩可能相貌平平,并没有继承父母外貌上的优点。这是因为整容只是通过手术改变了人的外表,但是其内在的基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基因承载着我们的遗传信息,会传给下一代。虽然存在基因突变的现象,但是整容带来的外貌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也绝对无法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基因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在“操控”人类的生存、繁衍等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