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曾街道六十九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 浦和

歌川国芳 《木曾街道六十九次之内 浦和 鱼屋团七》

鱼屋团七是歌舞伎剧目、人形净琉璃《夏祭浪花鉴》的主人公,这个故事是根据发生在大阪长町里的真实事件改编的。主人公团七九郎兵卫是个孤儿,无家可归,在外流浪的时候被三河屋义平次带回鱼屋抚养,并跟随义平次做了鱼贩,因此被称为“鱼屋团七”,后来与义平次的女儿阿梶成亲,成了入赘女婿。团七是一个侠义感十足的少年,最爱打抱不平,也因此获罪入狱。玉岛兵太夫是泉州浜田的武士,他感念团七的勇义之气,将其从狱中救出。团七夫妇为了报答兵太夫的恩情,不惜一切保护他的儿子玉岛矶之丞。浪荡公子矶之丞爱上了堺町的游女琴浦,并为之赎身,谁知他的情敌佐贺右卫门想要横刀夺爱,利欲熏心、贪恋钱财的义平次被佐贺右卫门收买,不停地陷害矶之丞,团七总是挺身相救。但是最后一次,在岳父的再三挑衅下,忍无可忍的团七在泥泞混乱之中不小心刺中了义平次,也因此犯了弑杀岳父的大罪。

这幅画中就是团七误杀义平次之后,正在用水冲洗身上的泥污和血迹的情景。画中的团七赤膊裸背,靛蓝色的刺青和腰间所缠的红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远处飘扬的天王御祭礼的旗幡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高津神社的夏日祭典之时。夏祭本是日本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宗教,祈祷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和家庭兴旺。从背景中可以看出举着灯笼和旗帜的人群正缓缓走过,场面热闹喧哗。

溪斋英泉 《支苏路驿 浦和宿 浅间山远望》(伊势利版)

而前景中刚刚发生“渎父”杀人的惨剧,这种反差产生了极致的戏剧效果。

团七身上的刺青是这幅画的一大亮点,呈现出强劲刚毅的男性美。这个文身其实是文政时期团七的扮演者三代中村歌右卫门为了弥补瘦弱的体型而设计的,亮相后广受好评,这个画面后来也被设计成了经典的文身样式。地面上散落的衣服是团七杀人后脱下的外衣,衣服的文样被称为团七格子纹,在《夏祭浪花鉴》首演后传承至今。

由于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长町里”的场景,而日语中“裏場”和“浦和”发音相近,由此产生了关联。画的标题框装饰着章鱼、鲽鱼、鳆鱼和鳗鱼等各种鱼类,象征鱼屋出身的团七九郎兵卫。左上角风景框的花纹正是团七格子纹,也紧扣画面主题。画中描绘的是从浦和宿前往下一站大宫宿的山路,明媚的日光下旅人们正背着行囊、拄着登山杖艰难地爬上山坡。

鱼屋团七的形象颇受浮世绘画师的青睐,月冈芳年、歌川国贞、歌川广贞、落合芳几、丰原国周等都创作过团七的经典浮世绘作品。

※ ※ ※

在《木曾路名胜图会》(卷之四)中,关于浦和有着这样的描述:“天空放晴的时候能够看到浅间山。”这里以独特的观景角度而闻名,溪斋英泉就在浦和宿中描绘了从宿场眺望远处浅间山的风景。画面近景处有岔路口上的两组人物特写,一组是前往浦和宿场的武士和他的仆人,另外一组是马夫和孩子。老马满载着从荒川渡口驮运的行李,收集马粪的孩子也是这一带农村特有的风景,而武士的目光回望远处江户的方向,这一切都预示着从江户出发的旅人们正式踏上了木曾路的旅途,愈行愈远。马鞍上的“林”字标识代表的是出版社。

歌川国贞 《五行之内 土 团七九郎兵卫》

画面中央的木桩是位于此地的辻村和西根岸村的界碑,右侧茶屋主人正端坐在店内等待顾客上门,这里还有贩卖当地特产“炒米”的店铺。通过画面中央的那座拱桥,就进入了浦和宿。远处左侧的山峰就是浅间山。作为日本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此时的浅间山山顶通红,火山喷发后的烟尘还在随风飘散,在霭霭的暮色下呈现出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