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病机
重点提示
本单元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点内容,每年考试都会涉及,其中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是常考点,特别是阴阳格拒的内容极易混淆。另外,对于内生五邪、精气血失常的内容也应掌握。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虚实变化:①虚实错杂(虚中夹实、实中夹虚);②虚实真假(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病势趋于好转或痊愈。
(2)邪胜正衰:病势趋于恶化或危险。
(3)邪正相持:病势处于迁延状态。
(4)邪去正虚:重病的恢复期,最终的转归是趋向好转、痊愈。
(5)正虚邪恋:病势缠绵难愈。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1)阳偏胜——实热证——壮热、面赤、烦躁、口渴、脉数等。
(2)阴偏胜——实寒证——形寒、肢冷、蜷卧脉迟等。
2.阴阳偏衰
(1)阳偏衰(阳虚)——虚寒证——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喜静蜷卧、脉微细等 。
(2)阴偏衰(阴虚)——虚热证——低热、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脉细数等。
3.阴阳互损 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损及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包括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4.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 ——原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等寒盛于内的表现,后出现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假热表现。
(2)阳盛格阴——真热假寒——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脉数大有力等热盛于内的表现,后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表现。
5.阴阳亡失
(1)亡阳:阳气突然大量脱失,多见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
(2)亡阴:阴气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多见手足虽温而大汗不止、烦躁不安、心悸气喘、体倦无力、脉数疾躁动等。
6.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当阴阳两方面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消长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三、精、气、血失常
1.精的失常
(1)精虚:肾精(先天之精)不足、水谷之精不足。
(2)精的施泄失常:失精、精瘀。
2.气的失常
(1)气虚: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
(2)气机失调
1)气滞:气的流通不畅,或郁滞不通,主要表现为闷、胀、痛。
2)气逆: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脏腑之气逆上。肺气上逆则咳逆上气;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肝气上逆则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
3)气陷: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上气不足则头晕、目眩、耳鸣等;中气下陷则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4)气闭:气机闭阻,失于外达,甚至清窍闭塞,出现昏厥。
5)气脱:气虚至极,不能内守而大量脱失,以致生命机能突然衰竭。可见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二便失禁等。
3.血的失常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血的生化不足或耗伤太过,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从而形成血虚的病理状态;二为血的运行失常,或为血行迟缓,或为血行逆乱,从而导致血瘀、血热,以及出血等病理变化。
4.精、气、血关系失调
(1)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精气两虚、精血不足、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
(2)气与血关系的失调: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
四、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津液受劫所致的病变证候,多因大汗、出血、吐泻、多尿及燥热灼伤津液等所致。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①湿浊困阻;②痰饮凝聚;③水液潴留。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①水停气阻;②气随津脱;③津枯血燥;④津亏血瘀;⑤血瘀水停。
五、内生“五邪”
1.内生“五邪”的概念 内生“五邪”,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自身由于脏腑功能异常而导致化风、化火、化寒、化燥、化湿的病理变化。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 和“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其与外感六淫有一定区别:内生“五邪”属内伤病的病机;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病因。
2.风气内动
(1)热极生风:邪热炽盛,煎灼津液,热极生风,可见高热痉厥、神昏谵语等。
(2)肝阳化风:阴虚阳亢,肝阳亢而化风,形成风气内动,可见筋惕肉、肢麻震颤等。
(3)阴虚风动:热病后期,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可见手足蠕动、午后潮热等。
(4)血虚生风: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可见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等。
(5)血燥生风:津枯血少,肌肤失养,血燥动而生风,可见肌肤甲错、皮肤瘙痒等。
3.寒从中生 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内寒病机多见于心、脾、肾。
4.湿浊内生 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和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
5.津伤化燥 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出现干燥枯竭的病理状态。
6.火热内生 ①实火:阳气过盛化火;外感六淫郁而化火;病理代谢产物和食积、虫积等邪郁化火;情志刺激,气机郁结,气郁日久化火。②虚火:阴气亏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而化热化火。
六、疾病传变
1.疾病传变的形式 ①病位变化;②外感病传变;③内伤病传变。
2.病性转化 ①寒热转化;②虚实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