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2019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思想。后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时还指出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这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想高度和良苦用心。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医药学兼容并蓄,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养生观,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融合与统一,蕴藏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传承好中医药学,就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收集、整理中医药文献中的理法方药和知识精髓,传承中医药的科学精神、哲学思想、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人文道德等最具优势、最有指导意义、最堪示范作用、最能契合刚需的内容,打造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优秀中医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薪火相传,切实做到把中医药学这一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在于学术创新,中医药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学的诞生;从中医典籍中焕发新生的青蒿素,到将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展好五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医药学成就和宝贵财富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医药学是传统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传承成就其底蕴深厚,创新则让其生机无限。要弘扬中医药核心价值,创新中医药技术方法,就要让中医服务强起来,让中药质量提上来,让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守正是创新之正道,需要坚定中医文化与理论自信,同时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注重创新的现实意义。在高举创新大旗引领学科进步之前,必须以“守正”为其基准,坚持中医原创思维,让“国粹”传承不走样,使中医药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扬光大中医药科学有效的地方,摒弃其中不科学的部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同时,中医药人应坚定文化自信,守住中医药治病救人的根本和善念正道,在传承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研究寻找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推陈出新,挖掘创新更优秀的中医理论与治法,以及中药、中成药,从而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让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焕发新的光彩,为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
历史上最能体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思想的,当属各种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独特的学术思想是学术流派的灵魂,必须与众不同,故必然是流派自我创新而成。这种创新之所以能够被业界所认同和接受,则一定因于其固守中医学学术主体,又能够守正创新。
齐鲁大地,乃孔孟之乡、礼仪之乡,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医学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两千多年来中华主流文化的发源地。自古名医辈出,流派纷呈。最古老的“经脉医学”是中医学三大来源之一,而《史记》记载的历史上最早的实质性学术流派(以神医扁鹊为代表人物的齐鲁医派)到现代小儿推拿的柳氏广意派,可谓繁花似锦,为中医学的长河增添了无限风光。
胶东柳氏中医学术流派是由柳吉忱、牟永昌、柳少逸、蔡锡英及其门生刘玉贤等几代人,经过近百年的辛勤耕耘、深究博采、磅礴会通、传承赓续、守正创新,不断总结、完善、发展起来的一个中医学术流派。概括而言,该学派以“三观”(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辨证观)、“四论”(老年、退行性病变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病变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一法则”(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为指导思想;以天人合一、崇尚经典、内外并治和针药兼施为学术特色;以取法乎上、国学筑基,由源及流、以道统术,天人相应、形与神俱,古今贯通、中西兼容,四诊合参、首重色脉,三“辨”合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杂合以治、四“方”交融这八大亮色为流派特征;建立起“中国象数医学体系”“内伤性疾病的病机四论体系”“太极思维的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和“柳氏方证立论临证体系”这五大学术体系。柳氏医派理论体系完善,临床方法丰富,学术特征鲜明,传承脉络清晰,逐渐得到全国中医界同道的认同和好评。1992年,受日本东京劳务管理协会的邀请,我和少逸大夫赴日本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其独特的理论和临证方法体系引起日本汉方医界的轰动,赢得了日本医学界的高度评价。1994年,日本森竹医院专门派人员来莱阳跟随少逸大夫学习,故而其影响走出国门,及于日本,而使柳氏医派具有胶东特色、齐鲁风格、中华气派、世界风范。
柳氏医派彰显出鲜明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特征。理论研究坚持“三必”有源,临证实践坚守“三知”立身,即是传承精华;首创了五大学术体系,则是守正创新。正是这些鲜明特征,才使之在全国迅速崛起,声名远播,反响巨大,才有了柳氏医派一系列论著的出版发行。
我经常说,中医学术水平整体提高才能延续中医事业发展的生命力,而医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则是中医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就认识刘玉贤大夫了。为了发展山东中医学术事业,1987年我创建齐鲁中青年中医读书会,委托少逸大夫牵头筹建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推选名单中,我发现在王新陆、李明忠等几位大家之后,22岁的刘玉贤竟赫然其中,名列第六。经少逸大夫介绍,得知他1986年拜少逸大夫为师,是一位坚忍执着、出类拔萃的青年俊彦,更有3篇论文在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为全省之翘楚。1991年6月,山东中医药学会受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承办全国中国象数医学学术研讨会,在成立筹委会时,特抽调他襄赞少逸大夫负责具体事宜。记得这一年的三伏天,他从莱阳坐火车来济南,当晚返回莱阳,第二天和少逸大夫一起去烟台后因需要协商有关事宜,晚上又从烟台直接坐火车来济南。当次日上午一上班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时,我惊诧万分!他几乎全身湿透,略干的地方则泛起盐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工模样。更在得知他站了一路的时候,我颇为感动,谈完事情,嘱咐他快回去好好休息。对老师、对事业,如此赤诚,如此拼搏,中医事业怎么会不发扬壮大!
刘玉贤承传柳氏医派30余载,可谓食髓知味,体悟洞深。据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肖培新主任曾来胶东“淘宝”,淘出了一个“柳氏医学流派”,少逸大夫就有意让他撰写一部全面介绍“柳氏医派”的作品。30年的透彻浸润、身体力行,使他文思泉涌,一发而不可收,下笔百万言,真正写出了柳氏医派学术思想和经验特征,并最终凝练出太极思维、方证立论这两大核心。前几天少逸大夫专程来济,将书稿奉上。我不顾年迈体弱,先睹为快。纵观其书稿,也突出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特点。文中概述柳氏医派学术思想的内容,展现了其社会影响,不渲染,不浮夸,平铺直叙,如漫步在林荫小道;而谈学术争鸣,谈创新理论,则滔滔不绝、浓墨重彩,如闯三峡、走西口一般让人惊心动魄,血脉偾张。文中有描述、有概括,如云舒云卷,如潺潺溪水,读罢全书,一个生动的柳氏医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思路清晰,文采斐然,独探奥蕴,分析精辟,竟能从中读出诗情画意,如论述“柳氏医派以方证立论”,分为八部分,其题目竟可合成一首诗:方证立论首明理,“方”“法”辩证又统一,熟稔多方为有方,运用原方应精细,适应病情精化裁,类方遴选明同异,“合方”处置疑难病,创制新方出神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十分荣幸,我们广大中医人,就是持有钥匙的“守门人”。不过,这把钥匙是有“密码”的,如果说以方证立论是打开中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那么太极思维是否就是破解中华文化宝库钥匙的密码呢?我们必须以抢抓机遇、融会贯通的智慧,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毅力,下真功夫,出大力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拼搏努力,破解密码,守护文明薪火,护佑百姓安康,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医力量。
掩卷深思,我也按捺不住,赋诗一首,以作为这篇序言的结尾:
柳氏赓续薪火传,护佑苍生越百年。
太极思维和为贵,方证立论破大难。
甘霖庇荫逾六千,昌明大道有一贤。
传承精华有奇志,守正创新堪对天。
是为序。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
蔡剑前
2021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