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序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古代科学,通过对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总结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2015年,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又提到,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发扬好中医特色,2017年10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率先发起撰写《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活动,选取了具有中医治疗优势特色的学科,涉及中医急诊、中医呼吸病、中医心血管病、中医消化病、中医肾脏病、中医内分泌等共20个学科,其中《实用中医消化病学》是《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中医师临床技能水平。中医消化病学主要包括脾胃病与肝胆病两大系统疾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胆“主一身之气机”,脾胃与肝胆同居中焦,功能上相互依赖、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系统认识与丰富的理论,名家辈出,尤其是近年来,在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皆取得了较大进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作为脾胃病学科最高的学术团体之一,为科研协作攻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专家群力量反映了中医消化病学术发展能力的集中,是中医消化病学发展的中坚力量。2017年1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唐旭东教授牵头组织中医消化领域专家撰写《实用中医消化病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中医消化疾病工作者守正创新,使中医消化疾病研究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到临床、从研究到研发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脾胃学说的指导下,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等。为更好、更系统地阐述当前中、西医消化病的新理念、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地提高消化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唐旭东教授师从著名老中医董建华院士,深得董老“通降论”理论思想真谛,在从脾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胃癌前病变、肝病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其不仅临床功底扎实、中医理论知识渊博,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唐主委力担重任,组织脾胃病分会常委及40余名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认真严谨、孜孜不倦,历经近四载,编纂了这本《实用中医消化病学》。
本书分为中医消化病基础理论、中医脾胃肝胆系统疾病论治、西医消化系统疾病论治等几个部分。结合当今研究新进展,中医消化病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医消化病学概念与研究范畴、中医消化病学发展源流、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与诊断、治则治法、中医消化病的常用方药、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等内容;中医脾胃肝胆系统疾病论治突出了辨治思路,西医消化系统疾病论治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列出诊疗思路,并附名医经验,选载了部分国医大师和国家名老中医其学术思想、独具匠心的辨证方法和遣方用药技巧,可为读者打开思路。
我纵观全书,这部融古贯今的著作全面总结了中医消化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系统反映了当今中、西医消化领域的新进展,内容全面、立足临床,将大大提升中医脾胃病学术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为中医药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我以中医有唐旭东等后起之秀感到高兴,中医消化学术之树常青,人才辈出,甚感欣慰,故乐之为序。
李佃贵
壬寅立春于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