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消化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概念

中医消化病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运用中医特有的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述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分支。

中医消化病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消化系统解剖结构、脾胃肝胆的生理特点、常见的致病因素、基本病机、诊法、辨证与诊断、基本治则与治法、常用的方药及用药规律与配伍特点等知识。

中医藏象学说确定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建立了脏腑辨证体系。其中与饮食水谷密切相关的即为肝系、脾系,中医脾胃与肝胆的生理功能是辨识和治疗疾病的根据。

病因病机学说是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寻找病因,知其发生缘由;掌握病机,以审疾病主要矛盾之所在。中医消化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有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六淫邪气、情志失调、体质禀赋、病理产物以及其他因素等。基本病机则基于感受外邪和脏腑功能失调,如纳运失常、气血不和、升降失司、燥润不济等。

中医诊断是中医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的桥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患者病情资料,分析辨识其健康和病变状态,从而对疾病的病种、证候做出概括性的判断。辨病的目的是从全局把握该疾病的特点与规律;辨证则是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具有时空特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辨证包括病因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以及经络辨证等方法。临床中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使用。病因辨证是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对疾病的治疗和防护具有重大意义。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在诊断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脏腑辨证属于具体辨证,能揭示病位、病性、病势等,常用于脾胃肝胆病中。六经辨证以脏腑、经络为其病理基础,故亦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中,对病证传变过程的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中。

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服法和外治法,而内服法中尤以中药复方较为常用。临证用药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年龄、病情轻重、四时、气候、地域差异等灵活加减,特别应掌握药味或剂量加减。中医各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亦出现了颇多具有良好疗效的单方验方。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中成药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藿香正气液用于暑湿呕吐或腹部中寒腹痛之证。药食同源,药膳疗法作为辅助治疗,可用于慢性虚损性疾病,如脾肾阳虚之泄泻等。针灸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部分,包括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灸法等,对寒热虚实等消化系统病证均可灵活应用。此外,中医外治法还包括推拿、膏药、熏洗、足疗等,均可根据病情选择运用。

(胡玲 张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