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沈宝藩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大师之路

第一节 立志岐黄终圆梦

沈宝藩老师于1935年7月12日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两代都是当时上海的知识分子,祖父是小有名气的医师,父亲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职员。由于历史原因,祖父和父亲都没有给他留下什么财富,却用一生之言行传给了他踏实做人、勤奋好学的家风。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战乱几乎让沈师上海的家乡豫园变成一片废墟,年仅两周岁的他,随家人颠沛流离,饱受国破家亡、侵略战乱之苦。

沈师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酷爱读书,饱经战乱之苦让他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中学时代他积极上进,成绩优异,可升高中那一年大病一场,连续半年低烧不退、周身乏力,四处寻医问药仍未见好转,这场病几乎耗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眼看着年少的沈师身体一天天虚弱,父亲心急如焚,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就在一家人濒临绝望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家传的中医先生,中医先生用了几付极便宜的草药,竟药到病除,沈师豁然痊愈,还顺利赶上了升学考试,一家人对这位悬壶济世的中医先生感激不尽,少年沈师更是对中医这门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忆往事时他曾说:“我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萌发了当医生的理想,而且要像那位救了我们全家人的中医先生一样为天下苍生解除病痛,让穷人也能看得起病。”

正是因为这样,青年沈师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才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如果说是一场病让学习中医的念头在沈师心中生根发芽,那么他之后求学、行医时的种种机缘、经历则更加坚定了他学习中医、学好中医的信念。进入医学院学习的沈师如鱼得水,他如饥似渴地阅览各种医学书籍,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毕业那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原上海医学院院长)从七百余名毕业生中选拔出近一百名毕业生去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研究所及各附属医院,其中有十名学生可到北京参加原卫生部举办的旨在创立“东方医学派”的中西医结合学习班,沈师有幸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学习中医的机会。在北京,他如痴如醉地沉湎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之中,贪婪地汲取着中医的甘露琼浆,争分夺秒地度过了那段难得的学习时光。

自此,沈师真正走上了中医这条毕生事业的道路。中医学习班结业后,沈师响应国家号召,坐上了从北京开往新疆的火车,一来到新疆便被分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工作,他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支援建设边疆的浪潮之中,同时也在此后的五十余年中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伟大事业。1962年,医院来了一个患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一个右侧的小脚趾已经锯掉,临旁的另一个脚趾也已溃烂,疼痛难忍,经他院诊断还要立即截趾。当时请医院前辈李玉昆老中医参加会诊,他力排众议,坚持给患者用四妙勇安汤治疗,其中当归这一味药因为自然灾害而缺货,用了大剂量的鸡血藤代替,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这名患者溃疡愈合,疼痛消失,避免了再次截趾的痛苦,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亲历此事的沈师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反复阅读了中医治疗脱疽的文献并专门对此验案进行了整理,并在1963年的《上海中医药杂志》上发表。沈师从此更是虚心向本院的成孚民、陈苏生、朱馨伯、周海文、丁济华等老前辈学习,同时刻苦学习中医典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积累临床诊疗经验。1970年,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林士笑先生来新疆担任自治区革委会政工组组长时生病住院,恰巧是沈师负责诊疗,在沈师的悉心治疗下他很快便康复出院。林士笑先生对沈师心存感激,且欣赏沈师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认为沈师是一名可造之才,便执意要利用返京疗养的机会带他去北京深造。沈师抵京后,经林士笑先生引荐,沈师有幸拜两位全国名医——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赵锡武先生、北京医院的魏龙骧先生为师。沈师在京深造的3个月里,每天晚上跟随两位名老中医抄方,白天则在阜外医院跟随陈在嘉、刘力生教授查房、会诊、抢救危重患者。为了积累抢救经验,沈师日夜守候在危重患者身旁,严密观察病情进展,任劳任怨,勤学好问,休息日则泡在北京中医医院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里查阅文献资料,他的努力和能力都得到了众多名师的高度肯定。这一时期的深造既为沈师日后的发展打下了理论与实践的坚实基础,也让沈师从诸位名师身上继承了“一切为了患者”的医德医风。

沈师是西医学中医出身,早在行医之初就看到了中医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有着独到的见解。沈师认为,治病救人,中医西医要结合,对传统的中医中药更要努力传承,勇于创新,将中医发扬光大。

目前,全世界都在探索如何应对艾滋病、恶性肿瘤这样的不治之症,事实证明中医药在治疗这些疾病上有明显的疗效,美国等一些西医学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也要求和我国合作共同探索研究艾滋病和肿瘤等疾病的防治。沈师曾说:“全世界人民都需要我们的中医,需要我们用中医为全人类服务,我们必须要好好继承和发扬中医。”

20世纪70年代中期,沈师的学生李迪美介绍一名女性患者前来就医,该患者婚前月经一直未来潮,婚后两年病仍如此,月经始终未潮。只有到西医妇科医生那里做人工周期调经才能见少量月经,病痛折磨加上求子心切,故而寻找中医求治。沈师翻阅了大量的中医典籍,为该患者制定了既经济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调治了不到半年时间,该患者月经按时来潮,一年之后如愿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婴。诸如此类验案增强了沈师从事中医事业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沈师将中医发扬光大的信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师前往美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诸国参加学术交流和会诊工作,并承担多项原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得到了国内外中西医医疗界权威的首肯。乌鲁木齐作为临近中亚的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吸引了中亚各国的许多患者慕名前来寻医问药。近年来,沈师每年诊治的外籍患者达百余人次,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7年12月中旬,经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引荐,沈师前往巴基斯坦为其前总理舒贾特诊疗。舒贾特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经沈师在巴基斯坦的诊疗及一段时间的调理之后症状明显改善,事后新疆医科大学收到驻巴大使罗照辉先生转来的感谢信,向沈师及同行的另一名专家致谢。3个月后,患者又专程来到乌鲁木齐市,住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找沈师调理。此后,巴基斯坦外交部人员每个月都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系沈师,讲述病情,请沈师调配中草药带回巴基斯坦服用,长期调治。由于病情日渐好转,一年后,舒贾特又再一次来到了乌鲁木齐市复诊,要求沈师给予长期调治,巩固疗效。

2008年,哈萨克斯坦著名的建筑学设计师阿合力别克慕名前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做全面的体检,主治医生是沈师的高徒王晓峰主任医师。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患者明确了自己患的是高血压、冠心病之后只肯服用西药,不愿服用中药配合治疗。沈师查房会诊得知此事后,为了让外籍患者相信中医,沈师亲自前去劝说。通过给患者切脉等检查,发现患者脉象较弱,不仅心悸气短,而且脾胃虚弱导致饮食不香,每天便溏多次。沈师通过翻译告诉患者:“你的肠胃不好,不及时调治脾胃那么心脏病的症状也不易改善,这种情况应该加中医中药给予整体治疗,我给你开几付中药调治一下,药很难吃,但请你相信我,考虑一下,尝试我们的中药。”患者被沈师的诚恳打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吃了3天的中药。3天后,患者饮食转佳,大便正常,心悸气短的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从此以后这位哈萨克斯坦的患者相信了中医中药的疗效,此后六年里,他不仅自己每隔半年就要来自治区中医医院找沈师诊疗,而且还推荐亲友来治疗,每次出院时都特意要求多开几个月的中药带回国以巩固调治。

1994年,沈师应邀前往美国参加学术交流会,会上沈师做了中西医结合防治脑中风病和关于他研制的用于防治冠心病、脑中风的西红花康复液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各国参会专家的好评。会议期间,美国某医药集团多次找到沈师,以年薪十万美金并办“绿卡”为条件请沈师留在美国工作,沈师婉言谢绝了。再次赴美期间,沈师和时任的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傅世桓教授给已定居美国的老同学胡豫在洛杉矶开办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讲了两周的中医课程,向来自美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学生讲授中医基础课程。临别时,老同学劝沈师“撕了机票,留在美国共同发展”,沈师又一次婉言谢绝了。沈师认为,他应该留在中国,学好中医,发扬中医,让中医药继续为整个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