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沈宝藩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首倡“痰瘀同治法”拯危症

一、“痰瘀同治”古与今

痰瘀相关的理论和方药散见于历代医药文献和方书中。《灵枢·百病始生》中说:“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说明了痰饮与瘀血在病理上的相关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逸者行之”的治则,广泛应用于痰瘀交阻的病证。该书载方治疗血枯的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就是痰瘀同治的体现。《伤寒杂病论》首先提出了“瘀血”“痰饮”的病名,且对此类病证和治法做了详细的论述,对痰瘀相关学说做出了可贵的贡献。《金匮要略》涉及痰瘀同病的病种有三分之一以上,如疟母、中风、虚劳、胸痹、肺痈、肝着、黄疸等,痰瘀同治方剂如苇茎汤、大黄牡丹皮汤、鳖甲煎丸、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当归贝母苦参丸、大黄甘遂汤等,更是流传至今,为临床广泛应用。《诸病源候论》在“诸痰候”中曰:“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热,或结实,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满,或短气好眠,诸候非一,故云诸痰。”论证了痰瘀相关。元·朱丹溪在所著的多部书籍中,对痰瘀同治多种病证作了精辟论述。论麻木,言“十指麻是胃中有湿痰死血”(《金匮钩玄·手木》)。论血块(积聚),言“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金匮钩玄·血块》),“痰夹瘀血,遂成窠囊”(《金匮钩玄·痰》)。论肺胀,言“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丹溪心法·咳嗽》)。朱丹溪还强调痰瘀同病需痰瘀同治方能取效,《丹溪心法·论中风》曰:“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治血。”“若不先顺气化痰……又不活血……吾未见能治也。”在《脉因证治·积聚》中载有消块丸,方中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山楂破瘀消块,石碱、半夏化痰软坚散结。

明清时期,痰瘀相关学说更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病。如李时珍治“痰血凝结”之证,按痰瘀同治之法,用紫芝丸,方中五灵脂破瘀,半夏、姜汁化痰;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更是将痰瘀同治之法广泛地应用于痛证、郁证、眩晕及多种妇科病证,如以当归、川芎、穿山甲化瘀,白芥子、地龙祛痰,痰瘀同治痹证;又取郁金活血,石菖蒲化痰,组方同治眩晕。程钟龄《医学心悟》治噎膈的启膈散,用丹参、郁金、贝母、茯苓等药组成痰瘀同治之方。唐容川撰写的《血论证》对痰瘀相关的病证作了完善的论述。他认为,心系、肺系、膀胱及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痰瘀同病者居多,当痰瘀同治。如对“痰血作咳”一证,他指出:“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宜代抵当丸加云茯苓、法半夏,轻则用血府逐瘀汤,加葶苈、苏子。”论痈脓,认为脓“实则水与血并交而成形者”,提出了“消瘀则脓自不生,逐水则脓自排去”的治疗原则,对痰瘀相关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代名家医籍记载的痰瘀同治方剂更是比比皆是。《华佗神方》载有治痴呆方,以当归、郁金活血,半夏、石菖蒲、南星化痰开窍通络;治头痛方,以川芎和酒活络,半夏、细辛化痰祛饮。北周·姚僧垣《集验方》有治心病方,其中赤芍等活血,桔梗、杏仁化痰。晋·陈延之治积聚的七气丸,以大黄、川芎、桃仁活血,半夏、桔梗、石菖蒲化痰。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肺痈的千金苇茎汤,用桃仁活血,薏苡仁、冬瓜仁、苇茎化痰。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有治咳嗽、唾血的款冬花散,其中以款冬花、贝母、杏仁化痰,当归、川芎活血;治疗胸满上气的昆布丸,以硝石、海藻、昆布、葶苈子化痰,桃仁、大黄祛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治一切痛风专用的活络丹,以地龙、南星化痰,乳香、没药祛瘀通络。金·李杲《脾胃论》有治湿盛自汗的调卫汤,方以苏木、红花、当归活血,半夏、猪苓化痰利湿。这些组方均配伍精当,效验亦佳。

现代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认为:“胸痹多为上焦阳虚产生阴寒证候,寒凝气滞……寒凝则在气液易成痰浊,在血则凝滞为瘀。”祝谌予提出了痰湿瘀阻为血瘀的形成原因之一:“痰湿属阴邪,重浊黏滞,最易损伤脾胃,脾胃受伤气机升降失调,则痰湿阻于经络致使气行不畅,气滞则血瘀。”关幼波对痰瘀为患的论治也颇有心得,提出“痰与血同属阴,易于交结凝固”“治痰要治血,血行则痰化”。王永炎对中风急性期患者也采用痰瘀同治法,当腑气不通时取化痰通腑饮(全瓜蒌、胆南星、生大黄、芒硝),腑气通后再用清热化痰通络汤。在老年病研究方面,张跃华指出:“痰瘀互结是造成老年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虚实夹杂、多脏腑同病的重要因素。”提出在临床治疗中当审病施治,攻补兼施,化痰活血,持续用药的观点。

近年来,沈宝藩教授带领其学术继承人、研究生及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干部病房、药学部等相关科室,应用痰瘀同治方法进行了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令人满意。沈师学术继承人王晓峰教授学习和继承了沈师“痰瘀同治”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拟芪红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近十年收到良好疗效。沈师的硕士研究生李鹏副主任医师将原心痛宁方加入具有痰瘀同治功效的维吾尔药辛塔花、阿里红组成“加味心痛宁方”,并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味心痛宁方治疗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ST-T异常的改善均优于复方丹参片对照组;动物实验中,该方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降低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有效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沈师学术继承人胡晓灵研究员应用具有活血利水功效之新塔花胶囊治疗47例稳定型心绞痛,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患者心电图的改善和心绞痛的缓解都有显著疗效。

沈宝藩教授在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先后创制了体现痰瘀同治功效、治疗多种病证的验方和制剂,如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益智治呆方、治疗癫痫的定痫汤、治疗面神经麻痹的面瘫宁、治疗高脂血症的降脂方等,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充分发挥了痰瘀同治法在临床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