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构成感染链,感染链由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组成,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相互联系的机会,就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切断其中任一环节,将不会发生医院感染。
(一)感染源
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内源性感染的感染源是寄居在患者某些部位(如呼吸道及口腔黏膜)的正常菌群,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自身感染。外源性感染的感染源主要有:①已被病原体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已感染患者能排出具有增殖和致病能力的病原体。某些已遭受感染的患者,病原体在患者体内增加了毒力和耐药性,再排出体外,将成为致病力很强的感染源。②病原携带者:是医院感染中另一重要感染源。病原微生物不断增殖并经常排出体外,但携带者往往无自觉症状,因而经常被忽视。③动物感染源:如老鼠、蚊子、苍蝇等动物都可能感染或携带病原微生物成为感染源,其中鼠类临床意义最大。④医院环境:医院的空气、医疗设备、手术器械、药物甚至生活及医疗垃圾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而成为感染源。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在医院环境中,内源性感染是通过病原体在患者机体内易位而实现。外源性感染通常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接触传播 是医院感染中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形式。
(1)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源直接(不经媒介)将病原微生物传给易感宿主,如母婴间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艾滋病病毒、水痘病毒等。
(2)间接接触传播 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最常见的是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经由医务人员的手、医疗用品和设备(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以及病室内用具传给他人。医院中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作为媒介,通过消化道传播疾病,这类传播涉及的范围较广泛,常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2.空气传播 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5μm)传播疾病。从感染源排出的带菌飞沫、附着有病菌的空气尘粒及医疗设备污染后生成的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带菌气溶胶,通过空气流动传播。如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排出结核杆菌,通过空气流动传播给易感宿主。
3.飞沫传播 感染者在咳嗽、喷嚏或谈笑时,从口腔、鼻孔喷出很多微小液滴,称飞沫。若易感者在1米内,这些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会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和眼结膜上引起易感宿主感染。另外在某些诊疗护理操作中,如吸痰、洗牙等也会产生飞沫,因此执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必要时戴防护眼罩。
4.其他途径 如生物媒介传播,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作为传播的中间宿主,通过接触、叮咬、被食入等方式使易感宿主致病,如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
(三)易感宿主
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被感染的人。若把易感者作为一总体,则称为易感人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病原体的毒力与其数量和种类有关,而宿主的易感性与宿主的防御功能和致病菌的定植部位有关。
医院感染的常见易感人群有老年人、婴幼儿、产妇;严重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受损(如艾滋病)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术后)者;皮肤黏膜屏障作用损害(如严重烧伤)的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如膀胱镜、冠状动脉造影)者;休克、昏迷、大手术后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