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找超越的机会
西点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所不能到达的死角,单打独斗的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能够发现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来补充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摩西要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导者之一了。他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西点人的榜样、美国富豪、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曾说过:“当一个人认识到借助别人的力量比独自劳作更有效益时,标志着一次质的飞跃。”谁能掌握一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谁就掌握了天下。没有人才的帮助,你的成功总是有限的。
卡耐基原本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对钢铁知识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奥秘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并把他们集中到自己麾下,为己所用。他曾四处网罗人才,并同五十多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专家们为他出谋划策,解决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种种疑难问题。正是凭借人才智囊团的巨大力量,卡耐基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托拉斯。
明智的领导者,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他们总是能够借助别人积累的工作经验为自己做事,以别人的经验为指引,把自己没做过的一些事情让给那些驾轻就熟的人去做,使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去筹划更大的项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可以用别的山上的石头,作砺石琢磨玉器。比喻可以借助外力服务自己,或借鉴成功人士在某一领域成功的方法、步骤为己所用。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缩短自己的奋斗历程,使自己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少走弯路,从而赢得宝贵的时间。实际上,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士都非常注重向别人学习。西点课堂上的经典人物——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也是如此。
亨利·福特是农家子弟,他从小便想制造出便捷有效的机械来代替人力、畜力。有一次,亨利·福特乘马车去底特律。途中,他生平第一次见到一辆不用马拖、自己能行走的蒸汽推动的车子。趁着这辆蒸汽车停下来时,福特向驾驶员问了一大堆有关性能、操作方法的问题。
带着这样强烈的创业愿望,1891年,亨利·福特进入爱迪生电灯公司工作,仍致力于设计自己的“自动马车”;1896年,他的愿望实现了;1899年,亨利·福特成功地制造了3辆汽车,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先驱。
1908年,亨利·福特决定聘请管理专家沃尔·弗兰德斯进厂,并允诺,如果弗兰德斯能在12个月内生产出1万辆车,就给他2万美元奖金。最后,1万辆车的年度生产目标提前实现了,此时弗兰德斯虽然另创自己的公司去了,但亨利·福特却从他那里学到了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技术管理知识。
1913年,亨利·福特决定把技术员艾夫利和威廉·克朗在发动机主轴上使用的“运动中的组装法”推广到总装配线上,此举获得成功,从此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了。一时间,亨利·福特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可见,一个好的创意的产生与实施,创业者光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是不够的,必须集思广益,在自己周围聚拢起一批专家,让他们各显其能、各尽其才。毕加索说过:“优秀的艺术家靠借,伟大的艺术家靠偷。”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道理,不管你做什么事情,要想快捷成功,都需要学习或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成功人士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同行的成功者过去的经验那里寻找突破口。花旗银行亚洲区主席梁伯韬说过:“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要总结前人的经验,我希望在中国出现更多的李嘉诚。”
成功者大都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力”,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他们懂得:虽然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步登天,需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取得成功的办法却多种多样,只要办法得当,便可快捷省力。巧于“借力”,精于“借智”,是成功的一大诀窍。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演讲中曾对学生建议:“我不认为你们有必要在创业阶段开办自己的公司。为一家公司工作并学习他们如何做事,会令你受益匪浅。”巧妙地借助外力,能迅速壮大自己的能量,让自己找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抓住更宝贵的发展机遇,从而由弱变强,步步高升。
万事都要巧借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效的社会智慧。若想工作有所收获,事业有所突破,就必须借助行业中最优秀者的力量,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寻找超越的机会。
西点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