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帮孩子改正不良行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少说多做

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当一件事情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就会引起非常糟糕的后果。实际上,所谓的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也屡见不鲜。如果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说教或者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说得太多,反复进行,那么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就是超限效应的重要体现。要想让亲子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决定怎么做。也就是说,我们与其说很多遍或者是无数遍,还不如用行动代替话语,与孩子进行真正的沟通,这样反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其实我们如果有机会倾听自己在一天的时间里所说的话,那么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居然说了那么多毫无意义的废话。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倾听自己的话,那么也可以找一个专门的日子去公共场合,听听父母们与孩子之间是如何进行沟通的。我们会发现,父母几乎无时无地地都在对孩子进行唠叨式的教育,或者是对孩子进行反复的解释、叮咛。例如在停车场里,在商场里,在家里,在路上,在公交车站等等地方,父母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嘴巴似乎就很难停下来,这也就意味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说得多而做得少。真正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知道,父母固然要对孩子坚持言传身教,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如果父母能够一改反复唠叨和叮咛的教育状态,而是多多采取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亲子之间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问题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

那么,父母对孩子说得多,会有哪些负面的效果呢?首先,父母对孩子说得多,会引起超限效应,使孩子故意与父母背道而行,针对父母做出一些反抗的举动。其次,父母对孩子说得多,还会让孩子对父母的话不以为然,甚至故意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样一来,亲子之间就不能进行顺畅的沟通,家庭教育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都会通过话语的方式对孩子展开教育。当父母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就相当于把教育的权利交给了孩子,而孩子对父母的话却充耳不闻,他们根本不愿意按照父母的话去做,这使得家庭教育毫无作用和效果。与此同时,父母并不会反思自己教育的方式,反而会为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为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等。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孩子开展的家庭教育、亲子教育自然事倍功半。

要想让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父母就要多多进行反思。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对孩子并没有采取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导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陷入各种被动的局面中。在教养过程中,每当真正遇到亲子教育的难题时,父母总是以说教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如真正地采取行动,安静地等待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发泄不良情绪,或者验证自己不够成熟和理性的想法,这样才能引导孩子针对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孩子都不喜欢洗澡。每天晚上,当父母好不容易把他们哄到浴缸里,帮助他们洗净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喊大叫,不停地反抗,还会恳求父母赶紧结束洗澡的过程,让他们能够穿上干燥的衣服,快乐地玩耍。这些恳求并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会让父母反复唠叨个不停。那么,如果不唠叨,父母还能做什么呢?父母可以换一种方式,例如让孩子单独留在浴缸里发泄情绪,等到孩子的情绪恢复平静的时候,再来帮助孩子洗澡。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

具体来说,父母要对孩子做的就是闭上嘴巴,展开行动,坚持自己要做的事情。当父母总是这么去做的时候,结果就会让父母感到意外,因为孩子在此过程中会渐渐地感受到父母的变化,以及不同的教养方式之间的区别。

例如,父母面对孩子时,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孩子安静,孩子却充耳不闻,自行其是,父母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一改常态,安静地等待着孩子们注意到父母的紧张和焦虑,这样孩子们也许就会主动自发地停止吵闹。再如,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为了争夺一个玩具而吵闹不休,父母与其试图为孩子们裁断事实,根据真相做出判断,不如一言不发地将玩具放到其他地方,以这种方式帮助孩子们恢复冷静。孩子们发现他们所争抢的目标已经不在眼前了,马上就会意识到争吵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从想方设法与对方辩论或者攻击对方,转化为主动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者是反思自己是否可以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毫无疑问,既然父母只需要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就能解决问题,又何必要用会产生负面作用的争吵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很多父母都会犯通过话语来养育孩子这个错误。即使父母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没了,孩子也未必会完全听从父母的指挥。在对孩子发号施令之前,父母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是否愿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如果孩子根本就不愿意配合父母做出改变,或者采取行动,那么父母即使说得再多也是无用的。反之,如果孩子很愿意配合父母做一些事情,那么父母即使只用只言片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也能够得到孩子积极的回应,还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那些孩子必须做的事情,不要询问孩子的态度,而是要以商量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例如,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无需问孩子想不想吃饭、饿不饿,而是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该吃饭了;到了坐车的时候,我们无需问孩子是否愿意系上安全带,而是直接告诉孩子要系上安全带。这样一来,孩子没有机会做出选择,而是会渐渐地意识到他们在特定的时刻里必须做到一些特定的事情。尤其是当父母以这样平静坚定的语气对孩子表达要求的时候,孩子们就不会再刻意地挑战父母的决定,而是会认识到很多事情原本就应该如此,不需要争辩和讨论,他们理应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沟通,家庭教育自然会变得更简单明了,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少说多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能够让亲子沟通更加简洁,也让父母更容易实现教育的目的。要想让少说多做进行得更加顺利,父母还应该在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前,与孩子置身于同一个房间之中,这样父母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就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与孩子进行目光的交流,从而提升成功的概率。

简而言之,这就是为了获得孩子的关注。如果孩子根本没有关注父母,那么父母说出去的话很有可能会被他们自动屏蔽。只有在得到孩子关注的情况下,父母说出去的每一句话才会被孩子记在心里,成功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个前提之下,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房间里,父母还应该尽量站在孩子的身边,从而与孩子进行目光的交流。有一些父母虽然同孩子在一个房间里,但是他们会坐在距离孩子很远的地方,对着孩子大声吼叫,这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生气了,或者对父母的行为产生反感,这都不能让亲子沟通取得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只有以积极有效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亲子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地实施和开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