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无法忘却的记忆——虎门销烟
18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然而此刻的满清封建王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利用机器制造出大量的纺织品和其他消费品,远远超出英国本土需求。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也就拥有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英国资本家希望能够把这些商品倾销给中国人。但他们却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英国资本家的商品无法通过合法渠道大量进入中国。其二,那时候的中国人奉行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可以试想一下,既然可以自己织布,当然,也就可以不用再去花钱购买布料。外国资本家和商人,赚不到中国百姓的布料钱。与此同时,中国的茶叶、陶瓷等商品,以及生丝等原料,通过丝绸之路的往来贸易远销海外,在欧洲等地极受欢迎,所以,中国在世界贸易当中,获得了很大利润。据统计,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每年都能保持二三百万两白银的贸易出口量。
于是,外国商人为了赚中国的财富与资金,英国人开始把大量鸦片运往中国。他们诱使中国贵族及民众染上了“烟瘾”,致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根据统计,从1820年到1840年,每年平均有500万两白银外流,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更为可怕的是,鸦片会摧残吸食者的身心健康,作为毒品吸食,对人体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害甚至造成死亡,如果任其发展,中华民族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清朝一些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这些侵略者的险恶用心,坚决主张查禁鸦片,当时担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态度最坚决(图1-1)。林则徐在担任江苏巡抚时已经有禁烟的成功经验,把管辖区域内的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他多次上书,向皇帝陈述鸦片的危害,“再不禁烟,国家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图1-1 林则徐像
图1-2 道光皇帝像
当时的统治者道光皇帝(图1-2)也认识到了鸦片对于国民身体及国家利益的危害,于1838年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第二年的三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
一开始,鸦片烟商试图用贿赂打动这位钦差大臣,然而林则徐根本不为钱财所动,在参观越华书院时题写对联以证本心,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向世人传递了禁烟的决心。林则徐明白当地许多官员已经和烟商同流合污,因此召集知识青年加入禁烟的阵线,645名学子进入贡院参加了一场只有四道试题的特别考试,这四道题分别是: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禁绝之法。就这样林则徐掌握了充足的信息资料。
图1-3 邓廷桢像
图1-4 关天培像
随后,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图1-3)、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图1-4),严查销售鸦片的烟贩,同时下令封锁十三行,迫使烟商交出所经营的鸦片(图1-5)。另外,林则徐下令断绝广州与澳门的交通,使英国所经营的鸦片无法进入内地。共收缴鸦片19179余箱,2376254斤。
鸦片已经收缴,下一步就是鸦片在哪里销毁的问题。林则徐原计划是运回京城进行销毁,御史邓瀛提议鸦片利润巨大,极有可能在运输途中被偷梁换柱,就地销毁更好。最终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
关于如何销毁鸦片,林则徐表现出了一位读书人的严谨和细致。他先是实践了前人的惯例——用烟土拌桐油进行销毁,然而却发现鸦片会渗入土地当中,如果吸毒者掘地取土,仍能得到一小部分鸦片。于是他找到了第二种更为彻底的办法——“海水浸化法”。这种办法是在海边挖两个大池子,在池底铺上卵石,为了防止鸦片渗漏,他还在池子四周钉上板。他将盐水引入池中,把鸦片切割后投入池中泡浸,接着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会产生化学反应,烟土便会溶解。另有许多士兵拿着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把烟土完全溶解在水中,等海水退潮时,把池水放进大海,再用清水洗刷池底,这种方法把鸦片销毁得干干净净。
图1-5 《林则徐、邓廷桢、怡良奏虎门销烟完竣折》
从6月3日至6月25日,整整23天,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进行公开销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