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琼属华侨华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序

当今世界,海洋问题已经成为资源分配、空间争夺和国家战略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南海问题变得日趋复杂、日益突出,不仅成为一个区域热点,而且正在上升为全球热点。这一切都使得南海区域在地缘、政治、经济、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南海问题方法上的多样性,但无论如何,这都要求我们重视对南海的整体研究。既要研究南海区域内各国家、地区、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南海区域与其外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

众所周知,传统的东南亚研究、南洋研究等,都不包括对中国的研究,都不能把南海周边国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研究,这当然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主张使用 “南海区域”这个概念,即把南海海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通过对区域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的考察,使人们了解南海区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期对处理当今区域内的各种相互关系和共同构建和谐的区域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南海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也是南海周边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条航线犹如无形的纽带,把南海周边各族人民的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自秦汉始,南海周边的国家和人民就在相互影响与相互联系中共同生存、发展,具有共同的命运和利益,南海海域也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要道。进入近代,南海周边的国家和人民同样遭受着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共同开展了反殖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先后走上独立的道路,迎来了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但是,南海周边国家的这种历史联系性,并未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历史上,南海区域各民族在地缘、血缘、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其历史演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地理上看,南海区域是一个以海洋、岛屿、江河、山脉为纽带连接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区域内各民族之间很早以前就相互往来,共谋生存。早在汉代,中国就与马来半岛国家有了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马来半岛成了东西方贸易的交会地点。明朝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朝贡贸易和文化交流,使中国与南海周边的联系达到鼎盛。南海区域由若干小经济圈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区域经济圈,并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太平洋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起来,成为全球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迁移、融合,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血缘关系、文化心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内各地区、各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传统日益表现出高度相似性,这从东盟 “10 + 3”机制和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可见一斑。

在进行南海研究时,有些学者倾向于用 “西方冲击论”来解释亚洲近代历史的演变,这当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种以欧洲的眼光看待亚洲的分析方法,往往忽略了对亚洲社会赖以生存的、长期形成的原有体系的深入研究,割断了该区域历史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也有学者主张从亚洲的视角看待亚洲近代历史的变化以及与欧洲的关系,以寻求亚洲史内在的联结纽带,推导出亚洲发展的内在原动力,认为亚洲近代发展并非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欧洲冲击—反应的结果,历史上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 “亚洲经济圈”,即 “前近代亚洲市场”。但是,对亚洲历史文化的研究,如果脱离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相互联系,也是无法看清楚的。

在我看来,南海研究应当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大背景下,以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为经,以南海区域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为纬,将整个南海区域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在泛南海的区域范围内,既研究文化历史的同中之异,也研究历史文化的异中之同,从而存异求同,以便能更准确地反映南海区域各个国家、民族的风土民情和社会变迁。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海南岛及南海诸岛为中心、以南海海域为视野、以东南亚诸国为系带、以环太平洋为辐射,深入、全面地发掘、整理、保护、宣传南海区域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海岛、海湾、海峡、海礁、海洋和南海周边国家的诸多社会、历史、文化问题,以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南海的开发和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发展,构建南海区域的和谐社会。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在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之际,加强南海研究已是刻不容缓。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应当从历史文化着手,这是因为对区域内各国人民的历史文化进行透彻的研究,对于推动区域内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也将有所帮助。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情况下,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自然就包括了要维护南海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这也将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一个实际贡献。而且,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不能仅依靠政治、经济,更不能全然依靠武力,因为无论问题怎样解决,最终都离不开各方的合作,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结局。合作的前提条件是相互理解,而理解的前提则是对彼此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同。因此,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看,对南海区域历史文化展开相应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南省位于南海区域的中心地带,对南海研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08 年 7 月,海南师范大学成立了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09 年 10 月升格为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现已拥有专兼职研究人员 30 余人,海外特约研究员 10 余人。目前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第一,南海区域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包括南海区域的文学艺术、民歌民谣、民俗礼仪、手工技能、方言戏曲、音乐舞蹈以及传统技艺与技能等研究。

第二,南海区域物质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包括南海区域史前文化遗迹、历史建筑、海洋文物、古物古籍、传统医药、自然景观、海洋地理、生态环境以及有保护价值的自然区域﹑地形﹑植物、矿物等自然景观研究。

第三,南海区域社会发展研究,具体包括南海区域历史发展中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制度、生态、民族、宗教、地理、文学、艺术等问题的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以及移民开发、侨乡侨务、海上旅游等研究。

第四,南海区域历史沿革及文化交往研究,具体包括文化交流史、海上交通史、丝绸之路、民族史、典章制度、海洋经济、宗教信仰、商业贸易、华侨华人、国际关系、跨文化合作等研究。

这套丛书大部分是该基地的研究成果。在这套丛书中,既有个人著作,也有集体著作; 既有专著、编著,也有译著。丛书的总体规模暂不限定,计划先用几年时间,陆续推出十余种著作。目前选题以历史文化为主,今后逐渐扩大研究范围。丛书的宗旨是以南海历史和文化作为研究的起点,逐步对南海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为国家在新世纪的海洋开发战略服务,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乃至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应当特别感谢的是暨南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他们从新世纪学术著作出版和图书市场走向的战略眼光出发,克服了学术著作出版的种种困难,对本丛书的选题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在每一本书的编辑、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中,他们都表现出精益求精的出版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使本丛书得以顺利出版问世。

是为序。

张一平

2012 年春于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