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先秦南岭南麓岩溶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复原研究
中国岩溶地貌的总面积约为300 万平方公里。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可将中国岩溶地貌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方区的岩溶洞穴最为发育,尤以滇、黔、桂、川、鄂、湘、粤七地为多,发育有数以万计的岩溶洞穴。[1]以桂林地区为中心的南岭南麓岩溶地区,也是世界上岩溶峰林发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考古工作者已在漓江流域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数十处原始人类文化遗存,诸如广西桂林甑皮岩[2]、宝积岩[3]、庙岩[4]、大岩[5],广西柳州白莲洞[6]、来宾盖头洞[7],广东翁源青塘诸洞穴[8]、英德牛栏洞[9]和怀集等遗址[10]。它们是南岭南麓岩溶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其中甑皮岩遗存是迄今为止考古文献最为丰富的一处,因此它也是生产生活复原研究的核心资料。
甑皮岩洞穴遗址发现于1965年,经过1973年和2001年的两次发掘获知,文化堆积主要分布在主洞和矮洞。文化堆积自洞口往里向左侧呈坡度倾斜,最厚处达3.2 米,总面积约260 平方米。堆积文化遗物包括螺壳、兽骨、炭屑和陶片等;化学沉积物包括石钟乳、石笋、石梯田、层状钙华板和穴珠。发掘资料整理人将文化遗存分为六期,前五期年代分别为距今约:12 000~11 000 年,大体相当于地质年代的全新世初期;11 000~10 000 年和10 000~9 000 年,相当于全新世早中期;9 000~8 000年和8 000~7 000年,相当于全新世中期。第六期为宋代文化遗存。
因此本章所涉及的年代为距今约12 000~7 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