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月龄婴儿保健
1.生长发育情况
出生28天内的宝宝称为新生儿。出生后5日内,由于胎便的排出、体表水分的丢失及出生早期进食量较少等原因,宝宝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通常下降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出生10天左右逐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新生儿时期宝宝生长迅速,出生第一个月平均每天体重会增加20~30g,身长一个月会增加4~5cm。男婴的体重略高于女婴(约重350g),男婴一般也比同龄的女婴高(约高1.25cm)。宝宝头围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了孩子的大脑发育状况。婴儿的颅骨尚未完全闭合,前4个月是颅骨生长最快的阶段。新生儿的平均头围是35cm,满月时会达到38cm。男婴较女婴头围略大,但平均差异不会超过1cm。自然阴道分娩的婴儿出生时头颅受到产道挤压会有所变形,可能有头皮挫伤和眼部肿胀,但这些情况大部分会在出生后的1~2周或更长时间内逐步消失。
刚出生的宝宝大脑尚未成熟,但会表现出原始反射,如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反射,以及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当用手指轻触婴儿的面颊时,他(她)会把头转向手指并把口张开,这种动作称为觅食反射。将乳头或奶品塞进宝宝嘴里,他(她)会自动吸吮,这种现象称为吸吮反射。在宝宝熟睡时,如果将盖在他(她)身上的被子掀开,宝宝就会受惊而将双手猛地上举,这种反应叫作拥抱反射。在正常情况下,原始反射在出生数月后自然消失。
2.肠绞痛的处理
经常听到新手妈妈吐槽,自家宝宝白天哭夜里也哭,怎么哄都哄不好,肚子胀胀的,感觉很难受的样子。宝宝突然大声哭叫,或持续几小时,或阵发性发作,哭时宝宝面部发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缓解,这其实可能就是肠胀气、肠绞痛的表现。
如何缓解宝宝肠绞痛呢?平时,妈妈们可以给宝宝做排气操,缓解肠胀气。每天洗完澡后,将润肤霜或婴儿油涂抹在手上,轻轻地在宝宝肚脐周围顺时针方向按摩宝宝的肚子,帮助消除肠道内的气体,并缓解胃肠胀气(图1-3a)。当婴儿肠绞痛发作时,应将婴儿竖抱、头伏于肩上,轻拍背部排出胃内过多的空气,用手轻轻按摩婴儿腹部,亦可飞机抱(妈妈一手托住宝宝的胸部,一手托握住宝宝双脚,将宝宝托起来,使宝宝像飞机起飞那样,从下向斜上方摆动。动作应从慢到快,让宝宝逐渐适应),见图1-3b。
3.视力、听力、嗅觉和触觉发育
1月龄的宝宝视线已经能够集中,会注视鲜艳明亮的物体和大人的脸。头眼开始协调,头可跟随水平移动的物体进行转动。同时,宝宝有了初步的颜色分辨能力,可区分白色和红色,但视觉距离较短,只能看到25cm远近的物体。1月龄的宝宝听觉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听到的声音能够做出反应,对突如其来的响声也会做出反应。他们对味道和气味也十分敏感。喜欢甜的味道,对苦和特殊味道会做出表情反应。出生后1周宝宝便能够辨认自己母亲乳汁的气味。宝宝对触摸和包裹的方法也十分敏感,喜欢柔软而不是粗糙的感觉。在宝宝理解语言之前,爸妈可通过触摸来与宝宝交流。
图1-3 缓解肠绞痛
4.基本护理
宝宝房间温度应该保持在22℃~24℃,舒适最重要。每天要开窗通风,秋冬季节干燥时,可用湿化器增加室内湿度。
要按需哺乳,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左右乳房交替哺乳;配方奶喂养时,使用已消毒奶瓶,喝多少泡多少,剩下的奶倒掉(以防细菌滋生)。宝宝尿布要及时更换,拉粑粑后要用清水洗干净,可以涂抹护臀霜,预防红臀发生。
1月龄的宝宝洗澡不要洗得太勤,夏季多汗可以适当增加次数。洗澡时,要托住宝宝的头颈部和躯干,避免滑落,注意耳朵不要进水,避免打湿脐带结扎口。为宝宝选择颜色浅、款式简单、面料柔软的棉质衣物。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未成熟,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
新生宝宝分泌物较多,容易长眼屎、流鼻涕等。妈妈在给宝宝洗脸时,应注意眼部清洁方法,由内眼角往眼梢方向轻轻擦,动作轻柔。如果眼部分泌物太多,怎么擦也擦不干净,应到医院就诊,排除眼部疾患。宝宝指甲长得很快,手指常常会抓到自己面部而留下划痕,因此要常给宝宝修剪指甲。由于指甲很小,又不配合,最好在宝宝睡觉时用专用指甲剪进行修理,不要剪太短,以免误伤宝宝的皮肤。
1月龄的宝宝,尚未建立昼夜节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随时可能入睡,睡眠时间非常不规律。为了帮助宝宝尽早适应作息,妈妈们可以在白天陪宝宝多玩一会,清醒时增加体操、抚触等亲子互动,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5.营养与喂养
宝宝出生后应尽早开奶,按需哺乳。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1个月以内的宝宝所需要的营养可完全由母乳和配方奶提供。初乳易于被宝宝消化吸收,还含有丰富的免疫成分,可以保护宝宝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增强免疫力。宝宝的吸吮是刺激妈妈泌乳的最好方式。出生1周内应通过增加哺乳次数来刺激乳房分泌乳汁。如果因为乳头凹陷、乳腺堵塞,宝宝很难吸出母乳,妈妈可以把奶挤出来用奶瓶喂给宝宝。
6.健康观察
1月龄的宝宝需要重点观察以下症状,提早发现疾病征兆。
(1)黄疸:生理性黄疸持续2周左右就会消退,如果宝宝皮肤、巩膜黄染加深,或者退而复现,应及时就诊,这可能是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造成胆红素脑病。
(2)发热: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宝宝体温如果略高于37.5℃,又无其他任何不适,可以居家观察;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超过38.5℃,建议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
(3)腹泻: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引起宝宝腹泻。腹泻时大便稀软或水样,次数增多,尿量也会随之减少。出现腹泻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发生脱水。
(4)气促、呼吸急促:正常状态下宝宝呼吸频率较为平稳。在鼻塞、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情况下,宝宝常常会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5)眼部异样:宝宝常常因为泪道、鼻泪管堵塞等原因而眼分泌物增多。发现这种情况时,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查明原因。
(6)肌张力过高:宝宝肢体绷紧、双拳紧握、头部持续后仰等都可能是肌张力高的表现,应及时去医院排查是否有神经发育方面的问题。
宝宝疾病的表现不限于前述情况,也并不是所有的宝宝生病时都会出现典型的症状,这就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让宝宝远离疾病,健康成长。
7.预防接种
1月龄以内的宝宝,在医院出生时就接种了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后续的乙肝疫苗的接种时间为第1个月、第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