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学习法
蒙台梭利用“吸收性心智”解答了婴儿如何快速地形成思考能力。“敏感期”是蒙台梭利关于人类基本技能系统化发展理论的核心。但是这就会引来这样的疑问:就算儿童拥有基本的智力和基本的能力,那什么促使他获得特定的信息和诀窍呢?前面我们已经谈论过吸收性心智如何充实扩展中的遗传结构,以及敏感期如何为培养孩子的某种能力创造条件。然而,儿童是在何时,又是怎样综合、拓展,并通过填充知识和提高悟性,在现实世界中运用这些基本技能的呢?
你可以回想一下,在吸收性心智的内在遗传结构扩展的每个阶段,2岁半或3岁的儿童开始有意识地表现对某些印象的敏感。儿童开始进行目的性的活动,对事物表现出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儿童想要学会如何将积木排成一排,想看看我们正在厨房做什么,想听听电话里的声音,想要知道浴缸里水从下水管道流向何处。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就是从这个年龄开始。
有很多词汇我们经常用却不知其所指,“学习”就是其中一个。如果一个人从缺乏一种能力到展现这种能力,我们就说这个人“学”会了。这里所用的“学习”一词,指的是发生某种作用,使人获得新的能力。但是到底是怎样的作用才能达成这个效果,它是如何开展的呢?大家都知道重复可以促成学习,但重复不是学习的全部。即使我们自己处在学习的状态,我们也难以描述出在学会那一刻我们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如果真有这么一刻的话。我们所知道的是,突然之间,我们能够做或者思考以前我们不会的事情。
经常和孩子一起看画册,可以锻炼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学习过程与习得新事物无关。只要不处于睡眠状态,吸收性心智就不断地获取幼儿将要学习的所有事物。“学习”本身是一个将所习得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的过程。因此,所学会的事物会同之前习得的知识一样,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与其他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教育者很早就发现,这种将先前所吸收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分三阶段进行。根据蒙台梭利的理论,她对这些阶段的表述如下。
第一个学习阶段,是通过吸收性心智吸收会用到的各种独立元素的所有印象。这个可以自然发生并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也可在几分钟内有意提供。由于儿童的好动性,儿童会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为了达到全面吸收印象的效果,要求儿童集中注意力;如果儿童无法集中注意力,那就不会有效果了。第一阶段吸收的印象,都会由遗传的内部结构进行处理,所以它已经在儿童的大脑内开始产生松散的联系。因此,儿童会有动力去强化或完成这些联系。简而言之,第一个学习阶段是对某种独立现象的吸收,一旦完成就会产生学习动力。
第二个学习阶段,主要是不停地实践所吸收的现象之间的联系,通常是通过体力活动。这将巩固在第一个学习阶段中印象所形成的松散联系。通过反复实践,儿童发现并建立独立现象结合的所有不同方式,使它们最后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建立联系,如声音与字母间的联系,儿童必须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有关联的,而什么是没有关联的。同样,如钉钉子等目的性活动,主要是对行为的准确控制,动手者必须区分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其实,第二个学习阶段通过不断重复并且小心控制的活动,将某些先前吸收的现象牢牢地固定在一起,给它们划分清楚的界线,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概念。
第三个学习阶段,就是有意识地把这个固定的且确定范围的概念,运用到任务和实际中,使之在儿童的世界里变得有意义。比如说,儿童在自编的故事里使用自己组合成的字或词语,或者在儿童花园里使用锤子和钉子来建造一座“温迪屋”(供小孩玩耍的地方)。如果一些有关数学的抽象概念没有明显的实际用途,儿童可以创造一个使用这个新概念的游戏,将其创造性地运用起来。有时候,将概念运用到语言中就足以让孩子记住它。孩子还可以通过将概念传授给他人,来完成对这个新概念的运用。无论如何完成,最后阶段的目的,就是让儿童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掌握这些概念的意义,并与其他概念形成关联。
学习的本质是联系——相关的感知引发相连的活动,从而得以运用于实际。回顾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成长的观点,我们现在能够解释,儿童在吸收性心智的第二阶段,如何能够综合并拓展第一阶段中形成的技能,从而开始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正如我们所发现的,3岁儿童的活动开始形成目的性,因为这时的儿童已经进入到意志苏醒的发展阶段。目的性活动促使儿童处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促使他们开始综合各种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选择的任何活动中,部分原因在于细节敏感期的作用。与此同时,动作协调性敏感期培养了参与活动所需的身体能力。
这时三阶段学习开始运行: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新能力支撑着第一阶段;协调性敏感期的特点——重复性和控制力,为第二阶段提供动力;在意志指引下的目的性活动成为第三阶段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