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
季历即位后,继续推行先王的德政,把周国治理得有声有色。商王文丁唯恐周族的壮大危及自己的统治,就不断命令季历去征伐叛乱的部落,想以此来消耗周国的力量。季历先后打败了余吾戎、始呼戎和翳(yì)徒戎,为商解除了危机。但是,文丁更加视周为心腹之患,就以季历涉嫌先王武乙之死为借口杀害了他。季历死后,在悲愤中即位的姬昌在父亲灵位前发下誓言:一定要兴周灭商,报仇雪恨。
姬昌深知,灭商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时机成熟时揭竿而起。姬昌尊老爱幼,敬重有才能的人,太颠、辛甲、闳夭(hóng yāo)、散宜生、鬻(yù)熊等良材义士都纷纷投奔了他。但是,他仍然感到,讨伐商王还需要一个精通兵法、能文能武的大才来辅佐自己。
这一天,姬昌在外出狩猎前占卜了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chī),非虎非熊,乃是成就霸主之业的辅佐之臣。”姬昌解完卦很高兴,召来儿子姬发和一行随从,驾车上路了。
到了渭水南岸,只见远处山峦苍翠,近处碧水悠悠,一派安宁怡和的景象。这时,姬发看见水边的石板上坐着一个头发、胡子雪白的老头正在垂钓,他听不清老头正在念叨着什么,却看见老头的钓丝离开水面三尺有余。正觉得奇怪,老头甩了一下钓竿,可是姬发再一看,钓丝还是远离水面,而且,鱼钩是直的,鱼钩上还没有鱼饵。姬发不由哈哈大笑起来,走近老人身边说:“老人家,你这样钓鱼就是钓一百年,也不会有鱼上钩啊!”没想到老头没有回头,却高声念起来:“鱼儿鱼儿,愿意的就来上钩,愿意的就来上钩!”
车上的姬昌听到了老人的话,又想起早上的卜辞,不禁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立即走过来问好,并坐到老人旁边的石头上跟他攀谈起来。这一谈让姬昌茅塞顿开,如坐春风,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夕阳西下。
老翁本姓姜,名尚,因为先祖的封地在吕,就以封地为姓,所以也叫吕尚,后世人尊称他为“姜太公”。姜太公曾经在商王朝中做过下大夫,后来见商王无道,国势日微,就辞去官职,归隐民间。为了生计,他在商朝都城朝歌做过卖面和卖酒的小贩,还做过宰杀牛羊的屠夫。虽然姜太公有经天纬地的大才,但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后来他听说西边的姬昌求贤若渴,感到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到了,便不顾年迈,来到渭水边静静等待着明主到来。
姬昌向姜太公求教用人之道,姜太公用鱼饵做比喻说:“钓丝细微,鱼饵可以看见,小鱼会上钩;钓丝中等,鱼饵有香味儿,可以引来中等大小的鱼;至于要钓到大鱼,那就要用又粗又长的鱼线,在鱼钩上装上丰厚的食饵。君王要想获得人才,就要以官职和爵位来引人入仕,小才的人赐予低等的职位,中才的人给予中等的职位和俸禄,至于有大才的人,则要封爵拜相,让他们竭尽所能,助君王成就大业。”姬昌又问起多年来他一刻也没有放下的伐商大志,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姜太公告诉他,商王文丁死后,即位的帝辛没有作为,殷商更加衰落,现在的帝辛荒淫(yín)残暴,惹得天怒人怨。但是,商的气数尚未完全散尽,朝中仍然有一些忠心的能臣。周虽然如同初升的朝阳,但是兵甲还不足,实力也有限。此时伐商,没有胜算。
姜太公说完,见姬昌皱着眉头陷入沉思,不由捻着胡须轻轻地笑了。他从怀中取出一卷书稿呈给姬昌说:“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些思考,你看看,会对你有所助益。”姜太公的书稿详细写了怎样富国强兵、充实粮仓,怎样争取盟国支持,怎样瓦解动摇商王统治的一系列方略。姬昌读后,心潮澎湃,豪气顿生。他郑重地拜姜太公为国师,扶着姜太公坐上自己的车,起驾回宫。
有了姜太公的辅佐,周国发展经济,开拓疆土,“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在实力上逐渐超过了商王朝。灭商的脚步近了。
博闻馆
“文王拘而演《周易》”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以此向好友表白他追慕前贤,用发愤著书来抵御苦难的坚韧毅力。那么,“文王拘而演《周易》”是怎么回事呢?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时,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九侯把她献给纣王,希望她能规劝纣王不要胡作非为。结果纣王大怒,杀死了她,并对九侯施以醢(hǎi)刑,即剁成肉酱。鄂侯看不下去了,进谏(jiàn)纣王,结果被施以脯(fǔ)刑,即制成肉干。姬昌听说后,禁不住暗暗叹息。有个奸臣崇侯虎去向纣王告发,纣王就把姬昌囚禁在监狱里。据说,姬昌在狱中保持了清醒和理智。他潜心研究,探究天人之间的秘密。他把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把刚柔相对、变在其中作为对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他用监狱地上长出的蓍(shī)草作为工具,将伏羲八卦演绎为64卦、384爻。这就是博大精深的《周易》,是中国的“六经”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