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缺憾

大家会不会问我,《三国演义》有什么缺憾吗?

缺憾难免。首先,本来《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民间积累的故事,跟一个个别作者的创作——比如说巴金作《春》《秋》,不太一样。《三国演义》开始就不是创作,而是民间的传说。不知是多少代了,可能三国一结束,当时个别的故事就已经在那里流传,谁谁谁,他怎么、怎么的,哎呀,我听说,我爷爷还赶上过关公——这是情理之中的。这本《三国演义》是这么来的,以后又不断积累,串联了许多故事。

这之后,出来一个罗贯中,到底是不是罗贯中,没人敢保,反正是出来一个文人,把它整理、编整、调理、润色——还不行,他不放心,这就是文人的缺点,他说这个不合正史。因为这里边有很多的想象,就是所谓编造、虚构,他便找来一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里边的编年,从头到尾三国的事情都有,他去一核,有不对的,就改了;正史没有这个细节啊,这是哪儿来的,这不行,也删了。这就麻烦了。他往正史那儿拉,老百姓喜欢的艺术上的那个趣味、那个情调减少了。

不知是多少代了,可能三国一结束,当时个别的故事就已经在那里传说,谁谁谁,他怎么、怎么的,可能有人说,我听说,我爷爷还赶上过关公——这是情理之中的。图为明代商喜《关羽擒将图》。

这是损失,这并不是好!

罗贯中之后,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出来一个毛宗岗。毛宗岗是批点家,他也做了这种工作。他自己在凡例里边说得很明白,就是我有增、有删、有改,还有什么,好多条。坏了!他是个文人,他一看不对味,不喜欢,他有个人的酸甜苦辣、个人的胃口,他不管咱们,他删了,删了不就是个大损失!这又坏了,又往正史那边拉了一步,大概是如此。

其次,《三国演义》还有一大缺点——我不满意,就是好像木偶人耍帝王将相。没有任何一个别的身份的人,能够占据他们的地位,好比走马灯转来转去,好比木偶人耍来耍去,总是他们那个身份、品格、阶层。下面真正的中国的社会,其他各种人的人生,我不敢说绝对没有,我的印象当中却是很少,大概可以这么说。这样的作品,我能否说它有缺憾?当然诸位可以说,那个时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种性质的群雄割据一方的故事,让它像我们今天一样写群众、写人民,这个要求是否苛刻了一些?可能有这样的观点,这个我不敢自作主张,我只是向诸位表明我个人怎么看、怎么想,这也是今天这一小讲的基本目的。这都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想,零零碎碎,不成系统。

至于今天我想不起来的内容,我们下回讲《水浒传》,还可以回头来,把这两个结合起来,好不好?

这一讲就到此。

后来出来一个罗贯中,到底是不是罗贯中,没人敢保,反正是出来一个文人,把它整理、编整、调理、润色。罗贯中之后,又出来一个毛宗岗,又做了批点。图为罗贯中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