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很多时候,离开就是最好的决定
我很喜欢看《奇葩说》的一个原因就是我爱“挑刺”。
每当出现一个辩题的时候,我就先把自己的答案准备好,然后像面试筛选一样:这个不是我想说的,过;下个还不是,过……直到出现我想说的,我才兴奋得拍手称快。当然,有很多次,在节目中自始至终没有人提及我想到的答案。
也许有人听到这里会说:蓑依,人家是一个鼓励大家想法多元的节目,你怎么带着自己单一的答案去找同类呢?没错,这就是属于我的最有效的打开方式。如果我没有自己的答案,相当于没有标尺,觉得这个人很棒,那个人也很好,结果几十分钟下来,自己只不过凑了一场热闹,看了一场寂寞而已。
这次有一个辩题叫作:“作为职场新人,假如领导不喜欢你,你要不要辞职?”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脑海中就闪现了一个答案,而且异常坚定,那就是:必须辞职。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所谓的“正能量鸡汤”作者,按照正向的逻辑应该是:你不能辞职啊,如同杨天真所说,职场就是工作的地方,你以目标为导向就好了呀,如果还在乎领导喜不喜欢你,是不是太矫情了?你要努力,要奋斗,直到用工作证明你自己……好像这样的答案才是属于蓑依的答案。
不,这不是我的答案。我这么坚定的原因是,在我初入职场的时候,遇到过一个不喜欢我的领导。在我做了领导之后,遇到了一个不喜欢的员工。两种身份,我都切身体验过。
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顶级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由于没有学过任何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我上手特别慢。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操作,到我这里,都得死磕很久。
因为这是我的梦想,死磕很久没关系,我愿意,但是有一个领导不喜欢我。她也许是觉得我笨,也许是觉得我不应该做这份工作,也许是觉得我没有资格做这份工作,总之,用各种手法针对我,甚至有一天,我的同事偷偷地对我说:“要不,你走吧,我都看不下去了。”
所以,当我觉得学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果断离开了这家公司,后来我在很多演讲场合提到过。我说:“如果你得到一份工作,在那份工作里你过得很压抑,很不受待见,一定离开。否则,你做不出什么成绩来,因为那样的环境不会给你机会的。”
果然,我换了一个环境之后,从一个电视节目小白,用两年的时间就成为知名节目的主编,顺风顺水,每天都很开心,我不需要怀疑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我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没有人打压你的时候,你会成长飞快。
也许我是一个“记仇”的人吧,好几年过去了,现在我都不想回忆起那个领导的脸。我不原谅她,也不认可她,甚至我觉得自己做过的最正确的职场决定,就是离开了那个让我感到压抑的环境。
我通过换一份工作转了运,我只用我的经验说话:离开,很多时候就是最好的决定。
转眼几年过去,我做了领导,拥有自己的公司。也巧了,我也遇到了我不喜欢的员工。
《奇葩说》上有一句话说得很扎心:一个领导没有资格表达对某个员工的不喜欢。也许理想是这样子的,但现实是我就是遇到了不喜欢的员工,并且我的确也不自觉地通过行为表达了这种感受。
结果就是我劝他离职了。这个“离职”对彼此来说都是解脱,我终于不用整天面对不喜欢的人了,而且他也不用整天面对我的臭脸了。
你可能会好奇,我为什么不喜欢他?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身上的劣势超过了他的优势。
你可能会说:那你当初不要招他进来啊?但事实上一场面试无法决定这个人是否合适,必须在“事儿”上看出高下。
我认为辞退他,是对他的成全。在一个老板不喜欢你的环境中,你会更玻璃心、更自卑、更容易产生受害者思维,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待在这个环境中时间越久,就越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你也许会说:即便一个压抑的环境,他难道不可以积极面对吗?必须辞职吗?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他是积极面对型思维的人,老板最开始怎么可能会不喜欢他?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想明白了,当初我的领导为什么不喜欢我,也许就是因为:我的劣势超过了我的优势,或者说我根本没有让她看到满意的地方,工作中不断地出现问题,不断地无法达到她的预期……
在职场工作4年,对于每位领导是否喜欢我这件事,我内心有一个判断标准。我没有遇到过那种“没有情绪展露”的领导。
影响每个人做职业选择的因素不同,有的人是将收入排在第一位的,只要给我很高的收入,管你对我怎么样,我都接受;而我排在第一位是人际关系正常,我无法在一个人际关系扭曲、不正常的环境中做任何工作,因为我讨厌在工作中还要花精力处理这些事。当然,我不期待职场环境特别好,只要正常就可以了。
职场上要允许存在“不喜欢”,不能因为职场是工作场,就不允许自己有情绪。有情绪了就面对,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离开,千万不要被“职场只要好好工作,其他的事儿都不是事儿”所绑架。
更何况,职场上的人素质高低不同,你何苦去忍受那些也许素质不如你高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