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为何不列入GDP
女人们做家务在一般人看来是天经地义,是义务行为,因此从未被列入GDP的统计范畴。但这是合理的吗?
前不久,一家机构作了一项针对2000对夫妇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有将近70%的职业妇女希望做全职太太。这个数字让很多人吃惊,有人认为这是社会退步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在我们身边,这种情况很是普遍,家务劳动要么是由家庭成员在“业余时间”来做,要么就是由某一个成员专门来做。业余做家务的,算是对家庭“作贡献”,而专门做家务的,则可能被认为是“吃闲饭”。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在他的著作《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应该把家务的贡献也算在里面……由于做家务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家庭所提供的服务和商品,应该是国家整体生产的重要部分。毕竟,如果请人来家里带小孩、打扫及煮饭的话,这些工作是会算在GDP数字里的。若是由家人自己来做,就不算在里面。”
在现实生活中,情况也的确如此。比如说有一位先生发现他雇用的保姆很勤劳贤惠,于是便娶她为妻。在这之前,他需要向保姆支付工资,因此,保姆所从事的诸如做饭、打扫房间这类的家务劳动理所当然地被计算到了GDP里面。但是,当变成主人的妻子后,她虽然从事同样的劳动,但雇佣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便没有人再向她支付这部分劳动的报酬,她的所有活动也从此不再计入GDP。
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保姆变成妻子,对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实际上是一种“损失”。据经济学研究人士说,家务劳动和办公室、工厂、商店的工作相比,是保证基本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更重要的因素,也是维持市场部门健康的基本前提条件。如果孩子们得不到悉心的照顾或者家庭成员得不到有营养的食物,工作效率就会降低,社会成本就会相应增大。所以说家庭的日常维护也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但是这些贡献巨大却没有薪酬的活动在国民经济的核算中并没有占一点位置。
那么,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自家做家务就不算是就业,而走出家门,哪怕是到别人家里做家务,就算是有了一份工作呢?为什么人们在自家做家务的这部分劳动没有在GDP中有所体现,而出去做保姆所得的酬劳就一定会反映到GDP里面呢?
据统计,美国妇女在家务劳动中所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全国GDP总量的28%,如果以具体的数字表现,那将是个庞大的数字。
现在如果有人问你这样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工作?相信大多数人会说是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人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加里·贝克说:“如果把家务也算在GDP里头,那么留在家里照顾小孩并且做家务的男人或女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同时,这么做也可以把GDP增长的实际状况,更准确地反映出来。”
在当今社会,工作没那么好找,于是,社区或家政服务作为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便被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提上了议事日程。所谓的社区和家政服务,说穿了就是替别人做家务。
当然,人们的就业观念不会一下子变过来,GDP的统计方法也不可能一下子有所改变。所以,将一部分家务劳动社会化就成了很有必要的工作。特别是抚养子女、照顾老人这些劳动,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途径来解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福利程度的提高,使经济发展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当孩子被送到幼儿园或者老人被送进养老院时,这部分家务劳动也就被转化成了就业岗位,从而被计入GDP。此外,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无报酬的家务劳动也具有经济价值,没有考虑无报酬的家条劳动的经济核算体系是带有偏见的。
因此说,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做自己的家务,或者,如果做自己的家务不被GDP所承认,那么就应该创造条件,让没有工作的人去做别人的家务,让社会承认他们对GDP的贡献。
经济学家的思考
GDP是有局限的,仅用GDP指标去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存在缺陷的。我们不可能要求GDP能够满足所有方面的要求,但我们应该知道GDP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正确地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