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内外智慧医院政策演进分析
1.2.1 国外智慧医院政策演进分析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危机率先爆发,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传统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的矛盾逐渐突出。为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保障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行,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布局医疗卫生领域。通用电气(GE)、西门子(SIMENS)、飞利浦(PHILIPS)等大型医疗设备制造商纷纷投身医疗信息化的研究和市场开拓。数字化一体手术室、达·芬奇机器人、远程B超等一大批医疗信息软硬件投入智慧医疗服务领域,推动医院从传统的医疗管理模式向智慧化医院的新型管理模式转型。
全球智慧医疗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而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英国,主要发布了关于如何推进医疗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加快智慧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如表1-1所示。
表1-1 英国关于智慧医院的相关政策
根据2002年的IT计划方案,英国电信是全民健康网络的主要推动力量,参与推进宽带网络、病历数据和软件系统三大体系的建设与整合,为智慧医疗的推行夯实了硬件基础。
2008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制定的第一版智慧医疗发展战略(E-Health Strategy 2008~2011),旨在改善患者的医疗照护质量,确保患者都能获得合理的医疗照护,建立更广泛的综合信息平台,并利用信息提供更好、更有效和更安全的国民健康服务。
2009年英国国家健康部发布的《信息化规划(2010~2011)》与2012年英国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的力量——让所有人都掌控所需要的健康和保健信息》,建立起了以信息为导向的平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014年NHS制定了第二版智慧医疗发展战略(E-Health Strategy 2014~2017),确定了七个关键卫生战略优先领域,包括公共卫生信息与共享、远程医疗、电子健康档案、药品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持续护理计划、客户端注册系统,以强化医疗保健人员对于资料的使用性、获得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提升质量的工具等。
2015年英国成立医疗质量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包括:建立监管机制,制定评价指标,对线上医疗业务质量进行监督,提供患者意见反馈渠道,监督整改不合规的服务内容,为智慧医院的持续规范运营保驾护航。
2017年英国国家健康部发布《十大效益规划》,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医疗机制与管理的标准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整合和预测功能,促进数字化技术在精准管理中发挥作用,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科学研判与决策。
美国,主要发布了利用医疗信息技术与电子健康记录来改进医疗体系、开展智慧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
2004年,美国将广泛使用电子健康记录作为目标,开始推动智慧医疗系统研究。
2009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专门负责智慧医疗的发展,进一步搭建通用的技术平台,改进医疗信息系统的可交互性。
2011年,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制定了2011~2015年联邦医疗信息技术战略计划,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现有的医疗体系,推动智慧医疗发展。
2013年,美国政府为了推广电子病历,改进医疗保健系统,拨款30亿美元。
2014年,美国政府和人类服务部发布《医疗信息互操作10年规划》,希望能够创建支持互操作的医疗生态系统。
2015年,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制定了2015~2020年联邦医疗信息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4个具体目标,如图1-1所示,希望最终实现增进以人为本的自我健康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促进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增强国家健康信息科技基础建设的愿景。
图1-1 联邦医疗信息技术战略计划目标
澳大利亚发布了数字健康与智慧医疗发展策略相关的政策与报告,引导医疗机构进行智慧化建设。
2008年,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会议委托外部咨询机构出版了国家智慧医疗策略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澳大利亚智慧医疗策略的工作流程和澳大利亚智慧医疗的实施蓝图。
2018年,澳大利亚数字医疗机构(ADHA)发布了澳大利亚国家数字健康战略(Australia's national digital health strategy),该战略计划通过无缝、安全、可靠的数字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技术,为患者和医疗服务供给者提供一系列易于使用的创新工具,最终保障所有澳大利亚居民都能更好地保持健康。
1.2.2 国内智慧医院政策演进分析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8%,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悬殊,再加上老龄化、慢性病等问题日益严峻,医疗卫生服务压力不堪重负。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可应用于智慧医院建设的技术迅猛发展,为医疗服务效率、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支出的下降带来了新机遇。伴随着技术推动与需求牵引,通过建设智慧医院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与效率势在必行。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智慧医院的建设与落地。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布局,为智慧医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医疗资源的优化势在必行。因此,中央及地方政府围绕医疗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并引导各级医疗机构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医疗业务中的电子病历、数字化医疗设备等关键点进行改进创新,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这些政策布局与前期探索为智慧医院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表1-2所示。
表1-2 中国医疗信息化及智慧医院的相关政策
(续)
(续)
(2)从首次提出到考核评级,国家政策布局走向纵深
在前期布局的基础上,各医疗机构逐步完成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初始积淀,国家从政策层面正式提出了智慧医院,指导医疗机构逐步开始向智慧化发展进阶。
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设具有随时看护、远程关爱等功能的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
2015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智慧医院综合评价指标(2015版)》,首次提出了智慧医院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基础设施、智慧患者、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医技、智慧管理、智慧后勤、智慧保障、智慧科研、智慧教学等智慧医院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这个版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未实施,但是却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要探索。
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明确了在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和规范信息化建设。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2018)。以上均属于引导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无硬性考核措施。
2017年,《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测评,这是医院参加绩效考核的平台,以及医院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2018年年底开始对医院开展评级,并对绩效考核产生影响。
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医疗机构围绕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
2018年,《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发布,要求“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级3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并强调分级评价工作周期为一年,间隔超过2年未参加评价的医疗机构需再次通过原级别评价后再申请更高级别评价。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对每年度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情况进行通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电子病历评价成果也有考核。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和《关于开展2019年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工作的函》,决定在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工作,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指导各地和各医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进一步建立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总结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智慧服务”“电子病历”“智慧管理”建设,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加快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人民就医的获得感。
(3)从国家到地方,引导智慧医院从概念向实践加速推进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发布,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各地智慧医院的建设落地。如表1-3所示。
表1-3 中国地方政府关于智慧医院的相关政策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