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研究前沿:问题、理论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创业在创造什么

什么是创业?这是学者们不断追问的基础问题,也是推动创业研究学术版图扩张的基本依据。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少学者从创业主体或创业情境差异视角来抽象、概括创业实践,从不同理论视角去探索创业现象的本质,形成了不少“主体+创业”或“情境+创业”的概念或术语,创业研究对象也因此而不断细化和拓展。个体创业、公司创业、女性创业、草根创业、移民创业、社会创业、国际创业、家族创业、农村创业、绿色创业、网络创业、数字创业等研究主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创业实践的普遍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大多数成熟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和情境都具有丰富多样性,正因如此,总会有一些被长期坚守的基础性认识和判断支撑着学科领域的鲜明特色。这些基础性认识和判断,立足而又超越纷繁芜杂的现象,是融合基础理论思想、洞察现象本质而形成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们像约定俗成的基本命题,必然蕴含在研究之中,又不必然显露在研究之中。正如战略理论关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行为和结果差异,有关企业性质的不同判断可能构成了学者定义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一。在解释相似现象时,基于不同的基础性认识和判断可能会定义出不同的科学问题,这恰恰构成了研究领域内不同流派或思潮之间交互、对话并在相互融合中推动理论发展的基础。对创业研究而言,对创业本质的理性认识构成了支撑创业研究在扩张中保持收敛、在与其他理论交融中保持独立性的基础性判断。

创业在创造新价值。这是经济学家特别是奥地利经济学派论著中赋予创业实践的基础认识:创业的新价值创造来自富于创业精神的个体与创业机会的结合,同时创业机会天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创业实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行为。个体与创业机会的结合及其在价值创造中的新奇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构成了创业研究作为独立学科屹立在管理学科之林的根本基础,也促进了创业研究与战略管理之间的天然亲密性(战略管理仍源于经济学,战略管理关注企业间利润差异或价值创造问题),还诱发了试图建构基于创业活动而非企业理论的创业经济学的学术努力。正因如此,除了从微观层次去研究个体与机会的结合规律,在宏观层次研究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潜在关联在创业研究诞生之初就成了重要主题,至今仍经久不衰。

新价值创造需要组织。因此,“创业在创造新组织”成为学者们的学理性共识。具体而言,创业是“从0到1”的组织生成过程,“0”意味着资源匮乏,“1”意味着组织诞生。创业过程自然不仅需要机会、组织化活动,还需要创业者在与环境互动中想方设法地获取资源,同时在赢得利益相关者认同的基础上与外界达成产品、服务和资源的交换活动。除了应对创业机会的不确定性和资源约束等情境外,创业者还需要通过适应或改变来处理环境中的规则约束,以及通过言行举止来赢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创业在创造新制度的观点,概括新颖组织打破规则的制度属性;另一些学者提出创业在创造新文化的见解,强调新颖组织重塑身份和价值观的文化属性。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大多数创业的“0”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少数创业创造的“1”可能具有高度新颖性。换句话说,大多数创业创造的新组织之新在于“时间意义上的新生”;但少数创业创造的新组织之新在于“新颖”,也就是人们说的“新物种”(如沃尔玛)。结果不同,创业过程和行为自然会存在差异,但创业研究并未深入探索“新颖组织是什么及其从何而来”。

信息社会数字经济时代的创业情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工业社会相比较,致力于创造“新物种”的新兴创业实践越来越普遍,诱发了不少难以被已有理论概括和解释的新的组织特征和属性。新兴创业实践起步于“0”的资源匮乏,在行为过程中不再是拘泥于同在位企业错位竞争,而是在与其正面对抗中强调破坏性极强的颠覆与竞争。“创业在创造新模式”已成为学者们对创业本质的新的学术判断,近年来进一步深化为“创业在创造新生态”(见图2-1)。

图2-1 对创业本质的认识演变与创业研究的关键问题

创业研究正在突破转型,经典问题展现了新特征(详见第3章、第4章、第7章、第9章、第10章),同时涌现出了不少极富挑战的新问题(详见第5章、第6章、第8章和第11章)。创业研究尽管在突破但不是全盘否定过往,喊口号和炒概念没有出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守学术理性,利用严谨论证来凝练老问题的新内涵、重新定义新问题,这也是本书编写团队共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