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章 【赵太爷的狗】.23
武六跟赵老三说,干活不累,就是吃的差,还好,给了银子。
武六又说,太平军说要招新兵呢。
赵老三说,招新兵,要啥样的人才行呢。
武六说,我没听,我又不想当兵。
太平军招募新兵士,很是热烈。俨然成了一场盛会,很多人担心自己不够资格,或是抢先名额,人群庞大,挤的不行,不止是男人,也有小孩,还有妇女乡民们跃跃欲试,也跟着人群挤来挤去,乡民们开玩笑说你们来干啥,来给生孩子吗。妇女乡民们也扯着嗓子说,是,来给你们生个爹生个妈。大家说笑着,拥挤着,内心里都感激太平军给机会,给了个从伍的机会,要知道,从前去县衙当衙役,可不是谁都有机会的,县衙的衙役需要资格,起码不识字肯定是不行,没练过几下子刀棒,也是不行的。
每个人都有个从伍行军梦,疆场杀敌,硝烟袅袅,在遍地的敌我战士纵横倒下的尸体中,舍我其谁的拎着刀或支撑着长缨枪,缓缓站起,环顾四周,一片苍凉,一片死亡的景象,然后内心带着悲怆,带着使命感,艰难地抬起脚步,从一片战场走向另一片战场,当然,在走向另一片战场之前,要领军功章,还有银子和官位之类的表彰,于是,自己成了英雄,为人所敬仰,所赞美,自己要低调,要掩饰脸上的喜悦,而内心却有着压抑不住的嚣张,那种我自独大的嚣张,然后,回乡,乡民间,乡间的历史里,有我曾经辉煌的过往,我的祖上或我的后辈,或我的乡土,都以我的名字自豪,带着无上的荣光。
乡民们倒不是全都有要上战场杀敌的概念,更多只是跟着起哄,跟着凑热闹。
人啊,往往就是这样,那些免费的机会,你得到了,那我也必须要得到,其实我未必需要,但看你得到了,我没有,就似乎我吃了亏,而吃亏是不行的,就因为这种不舍得吃亏的心理,让很多人最后都吃了大亏,甚至搭上了性命。
另外,一个事物的价值,在于抢夺,在于被争取,但一个事物如果能够免费,那这个事物本身的价值,就只在于制造慌恐,制造混乱,而这事物的本身的结果,也只能成为大众过心瘾的一种发泄,而发泄,更容易带动火气,激怒人内心的不公心态,而这不公的心态,才是所有事件的导火索。
没有资格,不值当生气愤怒,而貌似都有资格,仅仅舍我,那我本身,自然就是愤怒的,事实上,越是貌似大众都有资格的事,就越需要资格,并且,这资格相对来说,要公平许多。
但许多便因此有了心理的愤懑,当愤懑积到了一起,就爆了开来,爆了之后,第一心态,便是要惩罚那些同样资格而有了收获,有了结果的人。
在大众的心态里,不满的发泄,都是有阶层固化的一面,基本上,发泄不满发泄愤怒,大多都是对着平阶或下阶,而对于上一层,有古训,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思想潜意识灌输,当然,第一是有古训,第二是有畏惧,还有第三,则是还有所奢望,奢望上层再给个机会,只给自己的那种。
上层永远是上层,下层永远是下层,就像王八,就算把王八翻了身子,壳子朝地,那壳子依旧是壳子,肚子依旧是肚子,壳子永远坚硬,肚子永远柔弱,除非这只王八死掉。
太平军的兵士招募规则,就打破了这些个条条框框,任谁都有资格,所以大家欢呼大家雀跃。
赵老三和武六也跟着人群挤在一起,武六倒是无所谓能不能当上太平军,赵老三却有了心思。俩人跟着挤了一天,也没轮上号。
赵老三回家跟媳妇说,赵老三媳妇说,这事不懂,你去问老爷。
赵老三媳妇又说,当兵是不是要出去打仗,要那样就不当。
赵老三的儿子在地上蹦跳,嚷着我要去当兵我要去当兵。
赵老三觉得跟媳妇也说不出个什么,出门就去找赵太爷。
刚进了赵太爷的院子大门。
黑狗蹭地窜了上来,一看是赵老三,便由想汪汪直接变成了亲近。
窜上来,定住,俯下身子,跳起来,围着赵老三转圈,摇着尾巴。
赵老三说,操,吓我一跳。
赵太爷给赵老三说,还是不建议赵老三去当太平军。
赵老三说,要是当了太平军,也能照顾咱们赵家呀。
赵太爷说,太平军是朝廷的敌人,县太爷目前是跑了,可这么大一个朝廷,还能压不住这些农民的太平军吗。
赵太爷的儿子这时进屋,跟赵太爷说,府衙那边都打败了,也不知省府那边怎样,想去省府那边去转转,顺带去看看姑姑。
赵太爷说,现在那也别去,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老实的呆在家里。
赵太爷又对赵老三说,打仗就要死人,当个安分的老百姓吧,或者,先观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