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考填报志愿的扎心真相

本篇从我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选专业的问题。

我的本科在加拿大读,硕士在英国读,自己没有填报志愿的经验。然而,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现在几乎所有专业都在退坡,比如“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技术穷三代,工科毁一生”。前几年计算机专业特别火,结果这几年“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制度。”熬得大家也挺悲催。这样看了一圈,大家会发现,还上啥学啊?不如出家吧,四年后你的同学找不到工作来庙里烧香的时候,你就是就业成功的典范。

这几年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是空前地激烈,大量传统好岗位,十年前招人,门槛不过是本科、专科,现在都是硕博起步,即使干的事是一样的,学历门槛却不断提高。进入体制的选拔也很热门。去年杭州某事业编单位,要求硕士学位以及中共党员身份,就这样报名时还是八百个人里面选一个。

总之,现实中就业似乎竞争激烈,网络上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不断吐槽,三百六十行都在劝退。那这一切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我觉得,这跟学生个人的选择没啥关系。根本原因是中国很多行业,“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一百年的路”,这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第一,很多行业剩下的“七十年”可能“无路可走”。简单来说,就是目前很多领域从兴起、腾飞到饱和、衰退的周期远远短于个人的职业生涯长度。以前的人一个岗位可以干一辈子,现在谁都不敢确定自己的岗位三十年后是否还会存在。你可能18岁高考进了热门专业,23岁找工作时却发现自己要从事的已经是夕阳产业。中国的进化速度超过了大多数人跳槽的速度。像工程、金融、IT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行业,也都在经历快速迭代的周期。

以我比较熟悉的基础建设和汽车产业为例。

2000年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达36.22%,高速公路里程共16 000千米。

到了2019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6%;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5万千米,翻了快10倍,每年新增的长度差不多就等于日本全国的里程。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件事:短短十几年时间,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工业化国家横空出世了。这是民族复兴过程中必经的道路,是很伟大、很浪漫的事。

那么相应地,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相关专业,比如土木、电气等工科,赶上了巨大的财富机会。

对于千禧年前后参加工作的人来说,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空间摆在眼前。在此之前,高级人才稀缺,各单位的规模体量也都还小。他们的职业生涯,赶上了时代的风口,再笨也能快速成长。

于是大量的设计院,在21世纪头几年的时候,骨干员工每年就有几十万元收入,工作一两年就能买一套房。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高速公路方面,中国不但总里程傲居世界第一,就连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都已经超过了日韩。

道路已经非常充足,不再需要太多的相关人才。假设一个年轻人2012年参加高考,选择土木工程专业,经过七年苦读,硕士毕业后加入顶尖设计院时,他可能会悲催地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刚开始,就面临一个竞争惨烈的职场,上面的领导都还年轻,公司暂时也不会有扩张计划,哪里还会有升职机会呢?

千禧年年初参加工作的人,退休最早要等到2040年之后。

于是,经济腾飞时代积累的巨量工程人才,注定要在一个需求萎缩的结构中,度过职业生涯的大半时光。

这听着有点悲催,但这就是现实中很多人所面临的尴尬现状。

这个群体的主力,是新入行的小年轻,规模是21世纪初那批入行的人的几倍。先行者已经是各大单位的领导和骨干,并且普遍是80后,年富力强,根本不会让出空间给后来者。

汽车行业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2000年时,中国一年汽车销售总量为210万辆,到了2017年,中国一年卖了2 900万辆车,一个月的销量比当初一年都多。

大量新建的汽车厂,在短时间内投产,国内自有品牌,国外合资进口,加上新能源各种新兴造车势力,吸纳各路英才,过去十年,相关的工作机会、升职机会非常丰富。新人刚进去没干几年就能成为核心业务骨干,由于公司要扩张,需要提拔大量管理人员,很容易就又当上领导,然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但问题是,这种爆炸式的扩张不是常态,需求端不会无限高速增长,一旦扩张到了极限,市场就会饱和。从2018年开始,汽车销量逐年下滑。

汽车销量下去了,必然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工厂关门、企业倒闭,工人和管理团队被遣散。这个时候,别说升职的机会减少,就连入门的工作都很难落实。

当年吉林大学的汽车工程系号称一汽大众的黄埔军校,学生根本不愁就业。而2021年,大众居然取消了与机械相关专业的校招,这批2016年入校的学生是在汽车行业顶峰时选择的这个专业,如今学生毕业,环顾四周,却发现行业已经江河日下,而且这跟你个人的努力没多大关系。

这也导致了第二个后果——心态失衡。

过去三十年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财富效应,极大拉高了大家的期望值。参照系不是常规的,平常心便成了奢侈品,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相仿的两个人,仅仅相差几年毕业,可能就业机遇、财富机遇就有天壤之别。

2019年,杭州市人均工资为8万元,那么假设一个年轻人年薪16万元,两倍于社会平均水平,收入就不算低了。

但如果这个人看看五年前入行的前辈,很可能会有心理落差——人家在行业扩张期升职成了管理者,说不定还解决了住房问题,这一下就跟后辈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而且在可预见的时间里,无法靠个人努力去追赶。

这就间接恶化了很多工作的性价比,导致不论你是学什么的,都觉得自己的专业不行了,对当初的选择后悔了。

这些年轻人,行业红利没享受过,却又见证了那段纸醉金迷的岁月,早工作五到十年的同事积累的财富,让自己难以企及。这种落差感,让大家都变得佛系。当然,基建和汽车行业是从热门专业沦为劝退专业的典型,也是特殊国情中的特殊存在。

那么,究竟要怎么选择呢?

今天我们谈论最多的5G、人工智能等热门行业,没人能打包票一定会持续扩张下去。要知道,4G到现在也不过短短七年,也就是你读完书的时间,这项技术就已经落后了。

似乎再也没有什么专业是长久的、稳定的。

如果你领悟了这一点,就已经赢在了起点。不论选择了什么专业、哪所大学、哪座城市,都不会定义你事业的成败。你在大学期间唯一需要磨炼和掌握的,是敏锐感知变化和快速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能力本身”才永远是最强的专业。

永远保持迎接变化的心态,并且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切换赛道的能力,将是你事业发展的核心优势。祝所有正在选择的年轻人前途远大。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