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误诊是医学科学共有的临床现象,在中医临床各科中普遍存在。历代中医文献中记载有大量误诊案例,近几十年来,一些中医学家在中医临床误诊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中医误诊学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以往研究的内容大多是针对误诊个案的分析和总结,或从临床的角度研究误诊的现象和规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理论上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
“失败乃成功之母”,从这一角度出发,诊断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临床误诊误治的不断总结基础上的,因此,研究误诊学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误诊学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强调中医误诊学理论的系统性和独立性。其以适应现代中医临床和教学为最基本要求,通过对前人有关误诊误治文献的复习和总结,结合现代中医临床误诊研究进展,从另一侧面反映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中医误诊学是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探讨中医临床中出现误诊现象的原因、后果及其规律,并针对其防范处理措施进行研究的学问,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分支和补充。
《中医误诊学》分为上、下两篇。本书强调中医误诊的客观性,澄清传统观念对中医误诊的模糊认识;建立中医误诊的判断标准;突出中医特色和中医理论对误诊学研究的指导,力求体现中医误诊学理论的完整性。
上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误诊学的基本原理,误诊的原因分析,临床思维与误诊及中医误诊的避免,主要反映中医误诊学的总体理论框架。
下篇主要为中医临床常见病症的误诊案例分析。根据中医误诊学的理论,以内科病症为主,针对各种病症常见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整理了部分临床具有典型意义的误诊案例,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在证名、病名、症名处理上尽可能采用国家标准,但是,由于古今中医病名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部分病症仍然沿用旧的名称,以实现新旧名称的过渡。在所引的案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原书的风貌和时代特点,原有的计量单位和表述方式均予保留。此外,每一案例均附有“按”,着重分析该例误诊的原因和提示,而“原按”则收录历代医案中原有的按语,以供读者参考。
由于误诊是临床的共性,中西医在误诊研究方面具有互通性,同时,中医误诊的研究凝聚了几代中医人的心血,应该说,本书是在总结前人宝贵的学术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在撰写中,主要参考了刘振华等编著的《误诊学》、靳建华主编的《医误博典》等书,参考书目分列篇后。
本书从构思到成稿历经几个寒暑,在此过程中,得到许多中医前辈的关怀和鼓励,也得到了许多青年同道以及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文锋教授,福建中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杜建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朱文锋教授审阅了部分书稿,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虽然我们已尽心尽力,但搁笔之际,仍感到有些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关怀指正!
2002年12月15日
于福建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