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二
传统的中医诊断主要是依靠“四诊”,即望、闻、问、切收集临床资料,然后进行辨证。中医师临床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积累,才能真正做到去伪存真,从而得到正确的诊断。
中医临床资料的收集主要是在医患之间面对面地进行,这里有患者的主诉与客观症状及体征。由于受到诸如文化程度、医学知识、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干扰,对疾病的表现、患者的主诉往往无法准确、真实地表述;而客观症状、体征的收集又会受到医师素质、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通过“四诊”收集来的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属于“无器械”“无化验”诊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容易出现偏离,从而影响诊断的正确性。如果诊断不正确,必然影响有效的治疗,延误病情,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李灿东博士主编的《中医误诊学》一书已完稿,即将付梓,我特借来阅读。一看,真有“先睹为快”之感。该书将“中医误断”这一临床现象提升到“中医误诊学”的高度,把误诊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它的历史渊源、发展状况、理论基础、产生的原因及避免的对策等,这对中医界本身的学术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相信误诊学的研究将有效地降低临床误诊率而惠及患者。
中医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顺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到今日。自19世纪开始,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西医充分地利用了当时先进的科技优势,多方位地对生命现象、疾病产生、发展趋势、诊疗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中医却没有紧密地与其结合,让人有停滞不前之感。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西学中”,接着“中西医结合”,很快为中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书在误诊学研究方面,引进了西医先进的诊断手段和方法,倡导“证”“病”结合,从而达到减少误诊的目的,这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近几十年中医临床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今后,中医药如何与时俱进?这里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大家应从多角度来研究中医药。而本书从探讨误诊的现象与规律出发,对中医在临床上诊疗效果的提高,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福建中医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 建
2002年12月10日